詹玉婷
【摘要】本文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事物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它能调动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体味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乐趣。所以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创造活动为主线,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这样学生便会自主探求学习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思品教学
The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stimu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the strategy inquisition
Zhan Yu T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hought that the interest is the people makes every effort to know, the inquisition thing's one kind of positive mental disposition, it can transfer person's cerebrum nervous system, is develops the student intelligence the key, is also stimulates the student active learning the catalyst. Raises the strong study interest to be possible to let the student with ease study, makes the student to feel that studies the knowledge the function and the value, appreciates success which and pleasure the study brings. Therefore the teacher must establish each kind of teaching scene, take stimulates the interest, the develop capacity, creation as the master line, advance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mprehensively. Such student independently will then seek the study knowledge, will thus enhance the teaching actual effect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The stimulation, the study interest, think of the teaching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多数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兴趣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它能使人的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是开发人智力的钥匙,也是激发人主动求知的催化剂。由此可见,只有当学生对思品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学习潜能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呢?
1.发挥情感作用,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体现出民主和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教师的感情。教师只有出于爱心才能打动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而要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做到以下几点:
1.1关心热爱学生,用真挚的爱感化学生
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可使枯萎的心灵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可使冰冻的感情融化”。可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爱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帮助教导他们,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在课外多与他们谈心,任何时候都要用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看法,当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学生便会被老师的真情感化,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此时的学生乐意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启迪,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主动积极地求知探讨,学习兴趣浓厚持久。比如:有一次我刚接任C三9的思品教学,发现班里有位女生厌学情绪相当严重,上课要么睡觉、要么干脆逃学,其班主任屡教不改。于是我寻找机会与她谈心,经过几次心与心的碰撞,我了解到她的喜怒哀乐,也理解她的渴求和无奈。作为老师的我只能用爱心去关心宽容她,给她足够的信任,并尽自己所能地帮她解决许多生活困惑,协调好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为她的学习打气加油,出谋献策。从此,她特别喜欢上我的思品课,甚至不管我在哪班上课,她都会自动带椅子坐在教室后面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虽然我不赞同她的做法,却深感到她对思品课的兴趣和喜爱,而且是百听不厌。一年后中考成绩揭榜,她的思品科考95分,而其它科目都不及格。可见,要让学生学有所成,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师的“情感投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1.2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好课: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课堂前应认真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善于抓信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为之排忧解难,使每节课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生就会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用语言来启动学生求知的心扉: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要用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除外,还应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和蔼善意的笑容,亲切期待的目光,恰到好处的手势等来发挥态势对口语深化互补作用,使教学有张有驰,有声有色。例如,在强调知识重点时,充满激情的语言如冲击波,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亲切柔和的语言就像兴奋剂,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当学生做小动作时,目光警示、表情暗示等体态语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再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教师渊博的知识,高深的文化修养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而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师德情操和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最后,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教学是一个双边性活动,一次成功的教学是由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来决定的,所以教师作为每节课的节目主持人和导演,要巧妙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调控好课堂秩序。
1.3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肯。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反馈来调控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矫正教学缺陷和不足,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我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当今时事热点演播;在上课过程中有时让学生参与小品角色表演,有时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有时让学生进行一段精彩的相声或清唱一首通俗歌曲,有时让学生开展一场小辩论会或举行一次知识抢答竞赛;还有时让学生自学,寻找学习规律,甚至有时让学生挑战老师,走上讲台进行课文讲解。这样课堂不仅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更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这样的学习谁不会感到兴趣盎然呢?
2.讲究教学方法,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精心设计导语,以导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刚上课时学生注意力较分散,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重视“趣味”,积极启发诱导,巧妙设计生动活泼的导语,就会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语设计贵在不拘一格;如在讲《友情》时,我采用歌曲导入让学生欣赏《永远是朋友》,悠美动听的歌曲马上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许多学生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并在歌声中深感友情的珍贵,很自然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最喜欢的导语是设悬念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心理学家也表明,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是教师诱导的最好时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巧妙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欲罢不能的悬念和强烈的好奇心,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处于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如我在讲《竞争与合作》时,刚好是下午第一节课,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有的学生纪律散漫,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小金和小王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带着电锯、斧头,一起到森林里砍树,就在他们正砍着树时,发现不远处来了一只老虎。小金见了,扔掉电锯,拔腿就跑。小王向小金喊:“你跑什么?你跑得过老虎吗?”只听见小金边跑边说:“我只要跑得赢你就好了。”看着小金已经跑远了,老虎也逼近了,此时小王急中生计,发挥他的特长——爬到树上。老虎来到树下,兜了几圈,长吼一声,追小金去了。老虎吃掉小金后又转回到小王躲的树下等着,一天、两天过去了,小王在树上饿晕了,掉了下来也被老虎吃了。讲完故事后,我提出问题:小金、小王为什么都会被老虎吃掉?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虎口余生。这个故事的导入果真激发出学生的听课兴趣,问题的提出又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顿时活力四射,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高见。这个的故事使理论性抽象性的“竞争与合作”变得通俗化、引人深思,它以一种轻松的情调说出严肃的道理,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消化,进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指出: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在于认识性游戏、教学讨论、情感激发等方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和求知欲放在首位,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小品表演,故事比赛,诗歌朗颂,歌曲欣赏,幽默趣谈,辩论探讨等活动,创设妙趣横生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缩短师生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掀起课堂高潮,从而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最佳状态,那么再枯燥无味的大道理也会变得有人情味,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我在讲《挫折是好事或是坏事》时,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比赛,在整场辩论会上正反双方唇枪舌箭,不甘示弱,双方各抒己见,观点明确,立场坚定,教室里弥漫着文明的激烈的火药味。一场辩论会锻炼了学生的辩论口才、思维能力、反映速度,燃起了学生莫大的激情,点亮了求知的火把,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依依不舍。总之创造教学情景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能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感动等情绪,那么教学过程对学生就会产生无形的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2.3经常变换作业形式,让政治科作业妙趣横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上的机械重复往往会令人生厌,更谈不上激发兴趣。因此,时常变化形式设计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作业形式的设计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教材内容进行创新,课外作业可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举办手抄报、咨询热线、时事知识画展等形式。课内作业可利用名言分析,“能力考查”,“阳光行动”,“漫画欣赏”等内容,采用笔试、口试、分组讨论或竞赛等形式,避免机械的重复,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
3.重视积极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功能,树立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家认为,亲切鼓励的话语,能使原来处于静止或休眠状态的分子活跃,从而加快它们的新陈代谢。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可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鼓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对学生多鼓励,充分调动内因,树立学习信心,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赖于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成功感是学生在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让他们尝到喜悦。特别对于差生,教师应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使他们从一点一滴上,感到成功的乐趣,留下成功的足迹。如,在课堂教师提问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要求不同,提问时区别对待,较难的问题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请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产生一种“我能行”的感觉。凡经历过成功的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学习乐趣,会渴望再次成功或许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从内心萌发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和魅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要使学生对思品课感兴趣,就应设法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时政热点挂钩起来,使学生切实感到学习思品的用处和价值,能学以致用。
4.1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出发
“超前”的知识,学生听不懂,难以理解;“滞后”的知识,学生会觉得肤浅乏味,没有新意。心理学家指出,当感性输入与现有认识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适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的问题,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如讲“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利时,为了便利学生的理解掌握,可设置“春节到了,父母给你100元压岁钱”,由此引出关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兴趣中理解、掌握知识。
4.2善于联系学生周围的社会现象
生活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如果教师把书本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长学习兴趣和动机。如在讲解“法不可违”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到当地派出所或法庭调查了解当地近年来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从感性的真实事例中得到理性的认识——法不可违等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又如讲“创建和谐社会”时,选用我校林老师到宁夏支教的事例讲解,并让学生观看林老师从宁夏拍回来的各种照片,这些材料是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却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可信,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浓厚了学习兴趣,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4.3联系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
现在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他们对国内外许多时政热点很感兴趣,并且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在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尽可能多联系与教材有关的国内大事,如5.12地震、2008北京奥运、美国奥巴马竞选、国际金融危机等,并让学生进行评析讨论,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迫切需求,投其所好;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更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总而言之作为教师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