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相“链接”

2009-11-05 08:54陈峻英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链接任务设计信息技术教学

陈峻英

【摘 要】生活处处有信息,而学生的“信息知识”不全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信息技能”也不都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与生活中的各个主题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科学地整合各种资源,根据“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特点,给学生充分的生活实践操作机会。

【关键词】生活化 任务设计 主题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学做合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其核心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预案设计要立足于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

如教学“Word表格制作”时,教师课前设计一份“家庭用纸”情况调查表,在教师创设的“家庭用纸”生活情境中,学生用生活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家的生活用纸情况,然后再利用所学的Word制作表格技能完成这份调查表。这样,本来枯燥无味的表格制作教学因为有了生活化的环境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教学“综合应用PowerPoint”时,引导学生制作自我介绍的幻灯片,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它在学校各种职务竞聘活动中展示自己,通过自己所学的技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学生总是乐此不疲,还可以帮助教师制作“课件”为由,让学生参与其中,一起制作,学生对能用自己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知识为老师排忧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教学内容既要选择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又要采用趣味直观的方法。如教学《神奇的图像特效》时,结合2008北京奥运主题,对一个足球球员进行不同姿势的设置,通过图像的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等操作来完成。在教学《图形的组合》一课时,对存放于不同文件的各种早餐食品图形进行组合成一桌丰盛的早餐,并与学生谈谈吃好早餐的重要性。直观、趣味、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很快掌握其操作要领,激发了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的欲望。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有益处的。五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时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班级进行信息收集,并制作班级小报,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对自己的班级进行信息的获得与处理,利用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设计版面结构等操作,来完成一份班级电子小报,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紧紧相连的特点。

三、设计“生活化”的操作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技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并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务。如有的学生善于版面设计,可以引导他们制作主题电子小报、为学校或社区开展的活动设计小海报等;有的学生善于画画,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有关科普知识,展开想象,绘制主题科幻画等;有的学生善于调查分析、宣传,可以引导他们对某一特定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调查表、制作调查数据图表、电子作品宣传,引导他们应用信息技能来完成整个调查分析宣传过程。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设计相应的生活化操作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从信息技术学科中快乐地获得技能应用能力。

1.设计学生生活学习中熟悉的操作任务。闽教版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上册中的三个单元都与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或家里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有关,如制作通讯录、课程表、月历、班级电子小报等。通过制作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操作任务,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兴趣,也特别有成就感。笔者执教的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在学习计算机处理汉字的基本方法及Word基本操作后,每课时都安排一个实际的活动,并以相应的生活学习操作任务来掌握巩固信息技能,如用电脑写作文、记日记;制作学习摘录卡、编排活动报告、排诗集、设计精美书签。在制作学习摘录卡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以语文课上学习的课文内容为载体,利用Word功能制作学习摘录卡、自己设计一本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集等。这些操作任务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学习所需要的,学生从中意识到信息技能能为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一些问题。

2.设计呈现生活实例的操作任务。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设计上机实践操作任务时,用生活实例的方式呈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

在教学《图文混排》时,设计操作任务为:邻居王大婶将于下个月开一家健身物品专卖店,她提供了一些与专卖店相关的图片和文字素材,存放在教师机共享文件夹中,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她设计一份专卖店开张的广告单,看谁设计得最适用、最美观。学生接受任务后,很快进入了设计操作状态。从学生的操作热情和完成作品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在生活实例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3.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生活现象做主题实践的任务。在学生初步建立自身信息意识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观察平时常见的生活现象,在确定好自己的实践主题后,做好数据收集、调查、记录,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表示,并通过电子图表分析,从网络搜索相关理论依据,用信息技能制作相应的宣传画、标语等形式,来倡议、宣传,达到信息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

如以“节电”为主题,从生活中浪费电的现象,提出问题:一度电可以为我们做什么?没有电的日子是怎么样?电是怎么来的?对家庭用电、节电小窍门等情况展开调查、探究,学生在完成这个主题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在作品完成后再比较如果用手工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如数据的记录、数据的统计、研究结果的形式与展示等,将会十分麻烦又没有效率,这些又恰恰是信息技能应用的优势。学生在“用”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又举一反三,并充分体会到生活中离不开信息。整个实践过程教师仅对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生活的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技能却是抽象的,我们要把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生活与信息技术之间架起一座“链接”之桥,让信息技术教学的多彩之花结出学生学习生活的丰硕之果。

猜你喜欢
链接任务设计信息技术教学
多元链接,彰显科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使用方法研究
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效链接
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试论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