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茜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美术作品;美术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126-01
课时安排: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以《苏武牧羊》为例,学习从三个切入点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基本掌握这种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它欣赏其他美术作品。
3.愿意接近美术馆,喜爱欣赏美术作品,愿意了解美术作品传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从文字说明、代码解读和情景了解三个切入点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去过美术馆吗?在美术馆中你有什么感受?美术馆里收藏有众多的名家画作与雕塑作品,是展示人类文明轨迹的地方,是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的殿堂。在参观美术馆的时候,面对优秀的艺术珍品如何欣赏,更好地体味美术作品呢?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走进美术馆,品评一下优秀的美术作品。(板书课题:走进美术馆)
二、欣赏感受
1.初步感受、品味文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的名字叫《苏武牧羊》,听到这个名字,你知道了什么?谁知道苏武牧羊这个故事?(简单总结或介绍苏武牧羊小故事)
再来研究研究作者写在画面上的文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苏武牧羊局部——题字。(板书:品味画面文字)(发现了作者的姓名及创作作品的年代)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对画面文字的解读,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幅创作于清朝光绪年间,描绘汉代苏武牧羊故事。
2.细致欣赏、解读代码。
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羊是什么样子的?(可板书演示)
今天老师给你带来的这幅画中的羊可与你们看到的羊不一样,仔细看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为什么挤在一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出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吗?
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寒冷的大漠上的群羊。(毛长、角直,群羊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情景,说明环境恶劣)
设计意图:作品的意蕴得到了正确的解读,学生的欣赏就在这一个发展阶段得到了升华,是一个“无我之境”的审美过程。
找到学生原有图式与美术作品图示中的连接点,激活“节点”并向其他邻近点进行扩散。
任伯年笔下的这位在恶劣环境下放羊的苏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苏武牧羊全图)
你发现了什么?你看了作品有什么问题吗?人物身上的线条与羊身上的线条有何不同?(羊毛柔软,线条细腻,衣物的线条凝练概括,具有力度)
衣服本应也是柔软的,在这里画家却用铁线勾画,这又是在表达什么感受呢?(突出了人物不畏艰难险阻的刚毅气节)
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幅中国画在用线与用色上又有什么艺术特点呢?(与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比较,如《捣练图》)
画中人物造型比例准确,除保持了人物古奇伟岸的特征之外,还融汇了西洋画速写、素描、色彩的技法,加强了中国画写实成分。他的笔墨洒脱传神,色彩艳丽悦目。由于他注重观察,因此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准确、真实传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代码进行转译和阐释,使欣赏者对作品做出科学合理的解读。
3.深入品鉴、探究情景。
这位画家是谁?他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呢?老人穿着整齐、气质文雅,性格坚毅挺拔,神态之间并没有“渴饮雪,饥吞毡,苦忍十九年”的辛酸和悲苦,衣物也比较讲究,手中所持的旌节毛色整齐艳丽与故事中所描述的不太一样,画家是否将苏老画得太健康、太乐观了呢?这其中是否隐藏着画家更深层的含义呢?究竟画家想通过这幅画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要想知道这些深层的含义,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作品创作的背景。同学们请看关于任伯年的背景资料以及画家作画时的社会环境资料,就能深入的了解画家作画时的感受了。
任伯年面对加速殖民化的国土,深
感“身居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甚至
寄希望于“草莽英雄”,正是这种思想驱使
他借古喻今,在《苏武牧羊》这幅画中寄托
忧患意识,歌颂高尚的爱国情操。将苏武
画成手持汉节,如坚石般站立于画面中
心,目光坚定自信,表现了不屈的精神。
三、欣赏评述
1.提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课本中的《蒲公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先来研究一下作品的文字资料,解读画中的故事;再试着观察画面中的各种代码,探寻画中的秘密;最后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体味一下画面中的意蕴。
2.展示评述。
哪个小组来给大家试评述一下。
四、拓展小结
美术作品集古今雅趣,承文明薪火,而美术馆正是览中外精品、传经典珍藏的重要场所,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各式各样的美术馆,去探寻更多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