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9-10-30 04:16高晓玲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生会所学数学知识

高晓玲

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 列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

教师在每节数学课上,都应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生活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解决的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兴趣自然形成了。

2. 把运用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都要用到数学。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要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在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学好数学不应依靠“遨游题海”,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数学规律,掌握做题技巧,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运用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学生通过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查漏补缺,自习课上讨论反思,逐步将数学知识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学生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学习兴趣就会持久保持。

4.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学生如临其境,感受深刻,学习兴趣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不应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模式,而应是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活动为主的开放性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责任在于时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兴趣能够长久的保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以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猜你喜欢
学生会所学数学知识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非所学
非所学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