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海 李 莉 崔月波
一、问题的提出
1.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高中学校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教材的实施,各学校面临着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感到茫然与困惑。在白城四中组织的新课程改革的座谈会上,一位教师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育学院组织我们听了大量的理论报告,同时自己也翻阅了许多理论杂志,自以为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可是在指导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没有身边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一位教研组长说:“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改精神,我觉得我们没有走出教学的围城,旧观念没改变,新观念一知半解,需要专业上的提升。”一位教师谈到,平时教研组活动时,经常讨论如何优化学校传统教学特色,但很多问题讨论到最后也不知道对不对,用现成的经验也很难来验证,所以想多听一些真正的研究课,把把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专业理念的引领以外,教师迫切需要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中,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 专业引领,澄清认识,明确方向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国家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及课程标准,并进行校长及骨干教师的国家培训,然后由各学校执行新课程标准和进行新课标教材实验。在这种机制下,中学校长及骨干教师经历了国家、省、市的教育教研机构的专业培训,并经过初步的教学实践,加之他们自身雄厚的专业教学功底,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思维方法和实践行为都较以往有了一定提高,形成了一支思维活跃,勇于尝试探究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国家专业理念引领下,也留给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发展、创新的空间。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应该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白城四中基于教师自身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认为要依托学校教师队伍的基础,探索一条充分挖掘校内优质资源、校内外专家联手引领、教师共同合作,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合作与共享的良性循环,建设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环境,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二、建立专题教学研究室,营造校本研修氛围
1. 专业引领,建立专题教学研究室
在澄清认识、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在校内创建教学研究室。教学研究室的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重视研究学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所碰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专题研究。学校决定先创建专题教学研究室,选择有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专题研究室的研究必须做到:将专题“立足点”与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同步;将“着眼点”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挖掘教师的潜能上。这样由学科带头人领衔,省、市两级骨干教师为基本队伍的五个专题性的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室被筛选设定。五个教学研究室由四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教务处主任领衔,以学校省级重点课题为龙头,结合教师自己的学科教学特点和研究专长,并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别确立各研究专题、制定研究计划。教学研究室以研究专题及领衔教师命名。
2. 组织规范,营造自主发展的校本研修文化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追溯名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每个名师都有一个孜孜以求的自主专业发展的经历。基于这样的考虑,白城四中决定在由五位教师领衔组建专题研究室后,采用“主动引发”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营造一个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研修文化。即先由五位教师公布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研究目标。教师们根据上述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长、研究基础和自我发展方向,自我推荐,由工作室的领衔教师初步筛选。教研室将自己研究室的基本情况在全体师生面前公布,公布的内容为:研究室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领衔教师及成员简介。各研究室向校外专家,校内教师介绍各自的研究专题及其计划,接受他们的质询,针对问题予以答辩。最后学校校务会评议,并由校行政审批命名。
三、抓好专题研究室的运作,为校本研修构建平台
面对新课程实施带来的种种困惑,专题教学研究室的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要勇于面对现实、面对传统与改革之间的矛盾,强化学习,改进教学实践,提出切合实际的研究专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究室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应用和开发并重,开展行动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2007年新课标教材在学校的使用,教学研究室的教师首先进行理论学习,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及先行的课程改革的教研成果迁移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了优化教师专业行为的行动研究。从自己的教学困惑中引发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与信息,关注“他人的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尝试着将尝到的理论和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开发新专题,是教学研究室工作的不竭动力。对于目前教师容易满足于以日常经验解决那些琐碎的日常问题,不善于关注并借鉴他人的经验等现象,让教师在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设计和探究进而能转化为课题的问题,并引导教师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在应用他人成果中,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教师的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最后形成新的研究专题。在活动、合作、反思中逐渐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在以上的实践中白城四中五个教学研究室从教学实践中提练出五个教学专题,即黄宏伟数学分层学习研究室、李淑娟合作学习研究室、房景文语文感悟学习研究室、石志伟英语交际学习研究室、杨国林语文自主学习研究室。
2. 以课例为载体,强化专业引领
这一阶段是教学研究室的研究进入的第二阶段。在学习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各教研室将研究进入课堂,并设计了三步研究:课前设计、课间观察、课后反思。
(1)课前设计。研究室集体设计教案。首先由研究室负责人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新课标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与研究室的研究专题,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练习活动设计作解读,接着其他成员就调整目标、优化策略和练习活动设计提出建议,说明依据。最后研究室负责人再将这次课前研究所调整的内容进行优化,指定教师按教学设计准备上课。一般先由研究室负责教师上第一节实践课。
(2)课间观察。课前教学设计完成后,研究室进行课间观察准备工作,主要有明确观察任务,设计观察方案,分配观察的内容。(提前一天将书面的教案及观察方案交给相关人员,事先分工,安排落实观察任务。)
例如数学分层学习研究室在实施课间观察这一步时,研究室邀请了市教科所及教研室的老师,共同参加课堂观测。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映,作为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的尺度。通过课间观察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调整原有的教学目标和练习活动设计的坡度,优化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指导。
(3)课后反思。各观察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整理、归纳观察听课的素材、数据,描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即时效果,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意图作分析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面的教学研究过程,教师从理论上的准备者转变到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再转变到实践评价者,最后再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作进一步改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通过专业人员的引领,进一步拓展教师的理论视野,丰富研究的手段,改善实践的条件,结成合作研究伙伴。
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校本研修
回顾以往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在市教研员指导下进行,整个教研活动常常都是教师们做记录,将教研员的每一项注意点变成自己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研对于教师而言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参与研究。与此同时,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出现另一种定势: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年级组的教师中一人围绕教材做主讲,其他教师补充。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作用不大。教师专题教学研究室的成立较好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因为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各年级,打破了教研的局限性,教师们的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年级,而始终在教研中注重纵向和横向的融合。在以前的教学研究课上大部分教师是旁观者,不参与备课的全过程,最多只是在教研活动时提出一些建议,至于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则交给上课教师去解决。而现在,每一位研究室的成员都参与研究课的全过程,研究室成员与上课教师一起先进行课前研究,讨论如何合理的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然后由上课教师个人优化,再进行第二轮的集体备课,论证其可行性。在教学时参与研究的成员深入到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状态,帮助授课教师一起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寻解决的办法,同一教学设计在经过再次反思修改后,再进行重新尝试,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水平。同时,每位研究室的成员又将这样的教研方法辐射到了各自的年级组中,以点带面,改变了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氛围。
以上是白城四中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取得的初步经验。开展校本研修是一项长期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多经验和不足需要总结和改进。但校本研修作为提高教师专业修养的教育活动方式,必将在各学校得到提倡和开展,成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