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的探索

2009-10-28 07:0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文文章

曹 芳

中学语文教材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像一粒粒明珠,又像碧天里的星星,闪现在学生们的阅读领域里。向人们展示出无比绮丽的审美天地,并昭示着人们去感知美、捕捉美。但许多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鉴赏到这些美,而且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作品展示的艺术境界的审美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认为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教师更要注意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引一股清泉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是一首醉人的诗,是一幅引人的画,是一曲动人的歌。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篇课文都有起始环节的教学。我们不妨抓住这短短的几分钟,把意境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诗歌引入课堂,给课堂定下一个美好的基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设计《春》的导语时,笔者引入了这样两首诗:一是韩愈的《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二是白玉蟾《早春》:“南院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着烟浓着月,深深笼水浅笼沙。”学生本来就认为春天很美丽,赏析了这两首诗,心里更加兴奋,认为春天美不可言。这时,教师巧妙地把话题转向《春》,赞其“更上一层楼”,学生更是惊喜,迫切地想学习这篇课文。

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在起始课上,除了引用诗歌熏陶以外,还可以讲故事、引佳联、猜谜语,为课堂注入勃勃生机。

二、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弹奏动人乐章

语文教材荟萃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每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不同,教学基调也就不相同。正如不同的音乐一样,它们或高昂,或低回,或沉郁,或热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语文教学就是要让教师再现语文的音乐美。

首先,通过范文朗读,把课文本身蕴含的音乐美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课文的境界,融自我感情和文章感情为一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句子,使用不同语调,动情地展现课文形象,如弹奏一曲动人的音乐,或轻唱一首动听的歌谣,使学生受到其吸引产生共鸣,对探究课文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春》最后一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娃娃、小姑娘、青年”,分别代表春天的特点。那么,在朗读时,就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针对“小娃娃”新奇的特点,朗读时强调“新”字,突出“娃娃”,带有惊喜的语气。针对“小姑娘”爱美、爱跳的特点,这句话应读的欢快一些,跳跃性稍大些。针对“青年”有力的特点,应读的雄浑有力,给人以希望和生机。

其次,从教学语言来考虑。一节语文课如果教师语言平平淡淡,单调枯燥,那么,不仅会破坏课文本身的美,而且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别讲求音乐美。一方面从语音方面让大家感到美,高低快慢,抑扬顿挫,喜怒哀乐,适时而行。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内在美,语句精炼含蓄、准确充分、亲切自然。此外,还要诗化教学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设计出精美的语言,巧妙的组合,让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深感妙不可言。那么,其心底自会悄悄萌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雨中登泰山》时,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于漪老师这段话产生了极强的动情力量,使“讲”与“听”、“教”与“学”处于同一感情氛围,在强烈的共鸣中,学生的心亦随之飞到了那“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极顶。

三、七彩画笔,创设情境,描绘醉人画面

画的特点是非常形象、直观,可以无穷欣赏,留恋忘返。一副美韵图画更能让人受其熏陶,从中得到启示。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妨借用“图画”,创设醉人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真实的环境中,从而收到罗丹所说的“一旦进入洞天就别有一番滋味”的效果。

如教学《渔歌子》时,笔者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幅画面:山坡前、天幕上,点点白鹭,冉冉飞起,漠漠天宇点点白;瓣瓣粉红桃花,飘落绿色水面,花随流水,绿波之中点点红。漠漠山水间,斜风细雨里,渔者一顶青色的蓑笠,一披绿色的蓑衣,屹立于天地之间,岿然不动!

学生闭目遐想,不觉喜形于色,怦然心动,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如何从布局、色彩、态势等几个方面巧妙用墨,于尺幅之间描绘出广阔明朗的春日画卷。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采用画面,也可以采用板书,还可以借用别的手段。如在教学《背影》和《母亲架设的桥》两课时,笔者分别朗读了丁宁的《愧疚》中的一段文字和《女友》杂志上的《生命在第二十五片叶子上复苏》一文。那也是一位父亲脚步匆匆让人泪眼模糊的背影;也是一位母亲泪洒衣襟,坚强地用爱心让孩子生存的真实经历。两篇文章感情都很真挚,语言极其朴实,但当笔者读完之后,教室出奇的静。同学们有的悄然动容,有的潸然泪下……有时用不着花太多时间说太多的话做太多的解释,只要动情地朗读一段文字,学生就已经沉浸在一种人生历程的体验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情的体验,境的融合。

郑板桥盛赞二月花“标新立异”的美,学生当然也欢迎语文课“新鲜别致”的美。中学生好胜、好新鲜,我们的语文课要吸引他们,诱导他们,就必须适应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艺术美上狠下功夫,精心构思,这样,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而是一种情趣和智慧,一种感悟和思维,一种享受和陶醉!

(曹芳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教研室472100)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