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09-10-28 07:01朱海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孟子课外阅读文本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过分强化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个体认知。语文教学应当是以读和写为主要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

一、重视文本阅读

新课程要求师生必须整体感知文本,这是对过去肢解文本,断章取义的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修正。所谓整体感知文本必将是建立在师生共同对文本的整体阅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反复诵读,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理,了解文本情感,品味文字背后所蕴含的韵味。让学生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带领着他们去感悟,去思考,去化解内心中的疑虑。这样的教学才是科学的,充满了人文理念的。有教师在上《寡人之于国也》的公开课时,一上来就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学生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有思维活跃、反应敏锐的学生马上举手发言。先不管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这堂课首先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似乎是一堂成功的教学观摩课。但是,它却绝不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科学、真实的反映。原因在于,作为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反复诵读文本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解决字、词、句的理解。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文章的思想性。如果没有对文本的阅读,思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是毫无意义的。语文的根本是什么?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些活生生的东西传达情感,传递思想。没有有效的阅读,这些东西何以传递?语文课堂教学如果脱离了对文本的阅读,那所谓的思想教育的功能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语文课堂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关注文本,从阅读文本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思想的快乐。

二、强化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的天地异常宽广,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对学生进行课内文本阅读的教学,也应该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毕竟,“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很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对课堂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然而,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很多学校迫于中考、高考的压力,师生们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有些学校课外阅读只是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教师也根本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这样即使学生偶尔参与课外阅读,也只是盲目抓瞎,根本谈不到对语文教学的促进和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才能强化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提高欣赏品味?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也涉及到一个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强化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让学生将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将文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在老师的引导和带动下,适当地、有目标地进行课外延伸阅读。例如学习选自《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读同样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进而加深对孟子说理严密,语言犀利,论述气势磅礴的特点的理解。再比如学习《诗经》中的《氓》《无衣》《静女》(《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时,可以同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蒹葭》《黍离》等诗篇,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诗经》的语言风格、创作手法及艺术价值。

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或者不同作家的同一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在老师的强化和督导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必须强化目标性,避免盲目,避免肤浅,一定要做到扎实有效。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阅读。阅读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开阔思路的窗口,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写作的起点。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写作就无从谈起。只有重视阅读,抓好阅读教学这一关,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转变才有章可循。

(朱海玲 甘肃省金昌四中737100)

猜你喜欢
孟子课外阅读文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