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战友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37—0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标准,怎样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一、坚持“一个原则”——育人为本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教学的重点要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智慧、有品德、有追求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性增强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找到通向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老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成长与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价值。
二、营造一种师生互动、轻松和谐的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学科实际出发,尽量营造“互动”的教育教学氛围,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人。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主体探究,组织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有效组织和适时点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这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环节。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主体探究、开展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的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使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师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真正实现从“感知→概括”、从“概括→应用”两次飞跃,完成教育目标。
四、改变旧的传统教学方法
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只顾听课、记笔记、划重点,被动地储存知识,识记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点教学,缺少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变“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为“提出问题—自学辅导—指示方法—组织答案—作业改错—单元小结”。教师讲课时,尽量将时政热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看问题、认识社会的眼界;复习阶段,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