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溢满书香

2009-10-28 08:10刘海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教师

刘海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还规定了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还对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而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一、以生为本,指导选择书目

课外阅读,到底让学生读什么?这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作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如:低年级段,应指导学生选择以古诗、童话、寓言、童谣、图文结合故事为主的书目;中年级段,应指导学生选择成语故事、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高年级段,可指导学生选择名著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天文地理等书目,特别是曹文轩、黄蓓佳、杨红樱、冰心、金波等儿童作家的优秀作品等。

二、学会阅读,重在过程的指导

1.制订个人读书计划

课外阅读最难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时间问题;二是读书随意性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规划好读书时间和读书内容的阅读计划。如每天什么时间读书,每次阅读多长时间。杜绝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时间多就多读,时间少就少读的随意现象。一周、一个月阅读多少篇目,都应有所计划。对所读图书要有选择,最好是读完一本再去读另一本,不能拿什么读什么。另外,在平时教师还要加强对读书计划落实的检查与评价,根据阅读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2. 传授读书方法

学生往往会因自身的阅读水平、知识积淀状况而显现出不同的读书方法,进而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利用阅读欣赏课来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1)学会使用工具书。拿到一本读物后,首先要读通、读顺。小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和阅历浅,学生在阅读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文字障碍。

(2)学会思考。教师要强调学生用心去读书,把文章前后作为一个整体的同时,还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思考。要弄清书中讲了什么?怎样讲的?为什么讲?以此,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认识。

(3)读书做记号。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及时批注、圈画,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哪里读懂了,还有什么地方是不懂得的?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品味,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时间长了,学生就有了一定的阅读经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习惯以及文本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浏览性的泛读、筛选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细读、积累性的摘读、欣赏性的精读等,因生制宜。

3.开展读书活动

为了促进课外阅读的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多类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不同主题的古诗背诵、成语练习、名人名言积累等,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性积累状况,调动学生广泛阅读的热情;专题性的阅读活动:由教师规定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考查哪位学生搜集的资料多、读书的感受深、读书笔记做得好,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推荐新书,介绍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共同体验课外阅读的好处,共同分享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此外,还可以开展“故事会” 、“读书演讲” 、“小小辩论会” 、“读书之星评比” 、“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充分参与阅读、多方位展示阅读成果提供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全员参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及多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真是一个壮举!举全国之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环境影响人。我们可以开展以下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1.同伴影响

在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做到人人参与阅读、班班参与阅读,努力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置身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想不读书都难。因为他不读书,就不能与同伴产生共同语言,与同伴没有共同语言,他就显得很孤单。为了与同伴能正常交往,他必须阅读。

2.师生共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带头读书,将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闲时读一本书,是在用行动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空余时间读书;教师经常跟学生谈谈书,让学生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很享受的乐事。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是课外阅读的最佳广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拿起书,读起书,渐至发展成为爱看书,离不开书。读书的习惯养成了,书香自然就能飘溢在学生心田,让学生充满书卷气息了。

3.亲子同读

家长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提高共识,帮助孩子制定和落实读书计划。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同读书,经常和孩子讨论交流读书的感想与受益,在家庭中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亲子读书活动竞赛”的活动,为家长搭建交流家庭阅读经验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充满书香。

4.建好阵地

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 、“校报” 、“班报”、 “橱窗” 、“班级读书角”、“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络”等这些阵地,向学生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宣传名人读书故事,展示学生读书成果,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的质量,提升阅读的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关注研究课外阅读,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家长、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定能正常有效长期地开展下去,学生阅读能力定能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教师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教师如何说课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