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
当我们探讨储备货币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或金融的问题,而且要看到全局的各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GDP占全球总量的30%。欧盟由27个国家组成,但欧元区只有16个国家,这表明不是每个成员国都想将欧元作为流通货币。
欧元货币体系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以致有些人甚至忘了欧元是1999年才启动,欧元现钞2002年才开始流通,而欧盟成立于1957年。这意味着,欧洲花了40年时间才建立起自己的货币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投机者大量抛英镑、买马克,欧洲货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各国中央银行动用大量货币对抗投机势力,以维护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稳定,但最终以失败结束,国际投机者从中盈利了数十亿美元。
欧洲货币体系的那次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外部投机者,其失败的种子在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埋下了。维护这个体系最大的难处在于,要协调欧洲各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在保证公平同时维持各国的货币稳定。
建立单一货币区的主要前提之一是要有完善的补偿机制,因为统一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完全适合所有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要有国家为此承担一定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它们予以补偿。欧元诞生的另一个关键前提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规定,所有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而且必须有相应的赤字偿还政策。迄今为止,欧盟成员都遵守了这些规定,尽管有些大的成员国曾经接近底线,但终究没有越过。
自欧元流通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从最低时的1欧元兑0.82美元上升到最高1欧元兑1.60美元,现在的汇率是1欧元兑1.42美元。从这方面看,欧元是成功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统计,在2009年一季度末,全球共有6.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确认的外汇储备有4.1万亿,其中美元占64.1%,欧元占26.3%,英镑占4.4%,日元占2.5%。这说明欧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而日元还远远排在第四位。
那么,亚洲应该如何借鉴欧元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欧元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主要手段,而不是经济一体化的工具。欧盟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欧洲国家试图结束欧洲各国长期存在的“以邻为壑”政策,这个政策最终导致世界大战发生。欧盟成立的关键前提在于欧洲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和曾经的敌对国——德国和法国,同意就长期的和平与繁荣建立政治联盟。而在亚洲,不存在这种基本的共识和相互的理解。
第二,欧元实际上是许多货币的联合体。它取代了德国马克、法郎、意大利里拉、比索等货币,也就是说,它是建立在这些货币基础之上的,并且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国际储备货币。实际上,欧元在内部各成员国之间采取固定利率制,而对外则是浮动利率制,例如美元对欧元就是浮动汇率。
第三,欧洲有规模经济优势。其稳定的欧洲市场容量高达18万亿美元,且赤字保持在较低水平。
欧洲一体化的顺序是,首先政治一体化,然后实体经济一体化,最后是金融一体化和统一货币。但是,金融一体化在欧洲进行得并不彻底,因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他们会保护高度国有化的银行系统。然而,亚洲既没有政治一体化,也没有金融一体化,仅有的区域整合是贸易一体化。
总而言之,尽管受到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怀疑与批评,欧盟一体化还是成功的,而且欧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的有力竞争者。但是,欧元的弱点在于欧盟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因为欧盟不是军事联盟。敏锐的市场观察者会发现,如果欧洲国家和临近国家的军事关系变紧张,例如巴尔干的军事冲突,那么欧元对美元的地位就会削弱。
因此,当我们探讨储备货币的角色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或金融的问题,而要看到全局的各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
作者系香港证监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