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

2009-10-23 05:27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数学美体验生活化

齐 静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就应当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之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学生活。

关键词:体验 数学美 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认为数学是一个已经有的、现成的数学体系,教学时只需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分析就可以了,学生的作业是对例题的模仿,当前中国的数学教育的缺点之一是比较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效果,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太严肃、抽象,太枯燥无味。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理论实质时有一段精辟的见解,“生活即教育”,教育从书本到人生,从狭隘到广阔,从字面到手脑,从耳目到身心全顾,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着,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单纯以教材为凭借照本宣科的教学往往会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会脱离现实的客观存在,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难,教师应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使数学产生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环境,设计一些“调查”、“体验”、“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情感的桥梁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由于一些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都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往往掩盖了科学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单调、枯燥的内容、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生、发现、发展过程展示给学生,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上几何第一节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几何起源于古埃及尼罗河两岸的土地丈量,介绍欧几里得与几何的渊源。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神秘感。像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还有数学中蕴含许多美的东西,像图形美、符号美、抽象美、思维美、对称美,解题过程中的美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在这种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情感。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尽量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在文学中,体会数学的“妙趣横生”。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它涉及方方面面,就是在文学中,应用也极其广泛。如前两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有这么一首观残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小诗先是平淡无味的数数,产生悬念,后来笔法急转,突出佳句,使全诗妙趣横生。对子对得妙,而且用上了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如果用这样的对联来为乘加这一类混合运算的课堂做结尾,肯定是回味无穷的。数字、图形和数学题,同样来自生活,通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蕴涵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和文字相结合,又体现出一种绝妙的意境美。

在课堂上,体验数学的“扣人心弦”。一堂好的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在数学课堂上,同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奥妙。可以从生活的某一方面反应数学问题:可以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课堂中的小片段: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课堂上,学生就地取材,统计全班同学的鞋码,体会了普查的优缺点;课下,学生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我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到快乐轻松。

体验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作者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美体验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探究中学数学的美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心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