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对反思性教学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将对反思性教学的含义、方法及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理解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萌发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兴于90年代的反思性教学,正在西方国家的教学领域盛行,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也是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反思性教学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人们把它看作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美国学者布鲁巴赫(J.W. Brubacher)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 in practice);二是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 on 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 for practice)。实践中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对实践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评价的判断;为实践反思是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了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习惯。
2 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和实施
反思的基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和分析,这一切不是空中楼阁,凭空杜撰的,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或螺旋上升的需要教师长期观察与思索并且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有诸多的方式和通过诸多方式去实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教学条件,采取不一样的方法。比如:记日记(diary keeping),听课与观察(observation),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录像(video),教学行为研究(action research)等。为了反思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工具和桥梁,教师在反思性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反思性教学并非就是教师本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它更关注教师间的合作以及师生间的交流,需要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思维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切磋和讨论以及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例如,观摩别人的课可以引发听课者的反思,看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授课者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与学生进行讨论,他们是直接的课堂参与者,课堂的优缺点他们很有发言权。课后的检测、谈心或问卷,都是很好的反思依据。此外还应注意到,网络博客的讨论是广泛的,思路是发散型的,我们一定要用辨证的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一切从自己的学校、学生、教材出发,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教学行动计划。
(2)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完善自身的教学理论并成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反思产生于问题,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有分析。因此,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但作为教学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段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渗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系统思考,教师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以及发现新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此外,教师要注重将反思的结果用于实践之中。反思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在于切实变革实践。因而,教师应在对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将反思的成果用于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超越教学的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
3 结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需要教师成为身体力行、现身说法的反思者,需要对实践中的教育问题和情境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反思性教学对广大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2]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3] 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