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语文学习

2009-10-16 06:26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语文学习情感教育

唐 帆

【摘 要】情感态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目标要求,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语文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实践运用。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语文学习;情感教育;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74-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情感态度的发展,而创造性、创新性是人的个性发展与情感态度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实际上就是抓住了“人学”。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实践这一课题,关键在于坚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要求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一、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语文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与此相反,不符合或妨碍人们某些需要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在语文学习中,消极情感是不利学生潜力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有利于调整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品质,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增进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而影响学习的消极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应转变教师角色,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心理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达到教学相长。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作好铺垫。

(二)以情感化学生,引发积极情感

动情是引发情感主体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又是一种催化。教师必须具有真挚和丰富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多与学生谈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伸出温暖的手,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总有犯错时,绝不动辄批评、训斥,而要晓之以理使之认识、改正错误,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参与语言学习。

(三)注重教学方式,渗透积极情感的培养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语文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下面结合语文出版社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1.创设真实情境

新教材强调学生个体情感体验,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切合点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只有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真实的情境,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作,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综合应用的任务中来。

譬如:在讲授季羡林的散文《永久的悔》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什么后悔的事吗?”。“有”。“请把你后悔的事跟你的同桌说说。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会怎么做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人的一生有太多后悔的事情,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在望九之年又有怎样的悔呢?请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课文《永久的悔》。”在课堂最后的拓展环节我又问道:“同学们,你在家里是怎样和父母、长辈相处的?你从哪些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你的爱?请谈谈你这方面的一些感受。”同学们饱含感情诉说了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见时机成熟,教师布置了作业:“把你刚才的感受写下来”。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很高,究其原因:学生有真情实感。

2.开展丰富的合作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开展采访、表演、辩论、演讲、编故事及研讨等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多时空表现自我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观察、想象、探究、实践及合作互助等的欲望,培养积极的情感。

3.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

新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鲁迅、苏霍姆林斯基、毛泽东等名人文章的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

4.实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语文教学中,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

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把知识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语文教师讲《乡愁》一课时,可播放课文录音,辅以课件展示。这样,学生边听边看,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课前的《乡愁》歌曲,课中如泣如诉的作为背景音乐的二胡曲《江河水》所创设的氛围,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学生在倾听中感悟,在倾听中思考,领会了作者那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希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采用积极评价,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态度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问题的回答及作业的完成教师都要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和肯定。实践证明,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富有指导性,能激起学生乐于回答问题,做好作业、改好作业的欲望,教师省时省力,学生也乐于接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参与欲,促进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语言教学专家H·S Chuman 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语文学习中不容忽视。教学中应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尊重和理解学生。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文本是没有感情的,但阅读后读者的感受却很多。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8.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9—31.

[3]张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403—404.

猜你喜欢
情感态度语文学习情感教育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