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拓展

2009-10-15 06:14应菊英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工学工学结合素质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学校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三项指标都已分别超过整个高等教育的50%,从规模和数量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稳稳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正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全新课题。

“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新要求

高职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体育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体育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

高职学生走出校门,活动空间由课堂与宿舍过渡到企业和社会。空间与环境的变化使得体育更具开放性、多样性,体育教学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改变过去高校“墙院内”进行体育的模式和方法,探索既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高校普通社会实践环境下的体育新机制、新路径。

(二)职业体育素质需求更加迫切

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软素质、协调性素质等均有不同的需求,并且不同素质在不同职业类型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经过职业体验,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和直接。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体育素质拓展构想

根据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对体育素质的特殊要求,特提出拓展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新构想。

(一)课程教学模块化

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模块包括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选项课”或增加“职业特色体育课”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如体育史,体育政策、法规,体育锻炼原则、方法与效果评价,心理卫生与自我保健,科学营养,专项竞赛的组织方法、规则与裁判法等;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与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体育能力模块体育能力是指从事体育锻炼与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适应能力。这是每个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体育素质。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走向大自然,以工厂、野外为教育基地,开阔视野,在实践中锻炼自我。

体育意识与行为习惯模块高职体育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建立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连接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包括主动参与意识、公平竞争与顽强拼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健身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法规意识等,是高职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养成教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对大学生来说也极为重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定向拓展训练和各种社团俱乐部,可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及参与的环境。

体育文化模块体育文化是指“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文化素质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等。体育文化不管是外在的身体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的意识形态内容,应是高职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体现。

职业体育素质模块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面对职业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强度性等状况,需要培养“准职业人”,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水平。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正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体育素质(灵敏、速度、协调、力量及长时间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劳工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职体育教学正好有利于职业体育素质的拓展。

浙江金融职院体艺部骆伟、翁惠根的统计分析表明,职业人员对职业活动中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软素质、协调性素质等均有相当需求,并且不同素质在不同职业类型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x2=14.334p=0.006)。办公型专业,如财务、文秘、计算机、仪表、化验等职业均属此类,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职业的典型特征。对协调性、长时间工作耐力、颈部肌肉力量和心肺机能的发展有特殊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地增加拳击、健身操、韵律操等锻炼项目。站立型职业,如采矿、建筑、纺织、医护、烹调等,需长时间站立,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因此,要增加健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运动型职业,如物探、地质、交通建设、测量、农林、营销等,高强度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郊游、打球、游泳等。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开展有职业特色的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二)课内课外体育一体化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高职体育教学应利用体育锻炼手段和体育载体,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体育活动,或参与兄弟院校、社会体育组织和社区体育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发展与其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体育素质,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高教园区相继落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设施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选项课、俱乐部制为代表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得到普遍实施,由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上课时间及任课教师的“三自主”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继续深化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体育课程的内涵建设,全面拓展学生个体素质,把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体育课程教学实效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除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好、开足体育课外,可根据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在业余时间、课程教学以外,在学校、厂矿、社区、野外各种场合,广泛地为学生创造拓展体育视野、参与体育活动、提升体育素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弘扬个性,使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大众体育得到蓬勃发展。

(三)成绩管理学分化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依据自身素质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发展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多种生源、多种学制、多种学程并存的“终身教育”;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校际学分互认等举措,提高办学效益。高职体育学分制是在灵活选课、弹性学制与目标管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方法、手段,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学分制采用学分方法,公正、科学地评定学生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从以上情况看,学分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和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好,学生的整体素质自然提高了。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课程类型创新和特色形成,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体育应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根本,强化内涵建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放高职体育教育的空间,积极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习惯,拓展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体育能力、体育文化和职业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396(9).

[2]骆伟,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人”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

[3]郑永成,等.高校体育学分制管理模式的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4).

作者简介:

应菊英(1965—),女,浙江宁波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工学工学结合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