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2009-10-13 09:11陆红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陆红霞

摘要: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教师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化学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课堂氛围;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教师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化学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

化学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在化学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寻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树立敢想、会想、敢做的创新精神,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让学生学会,更应该让学生会学、会求知、会创新。其次,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要遵循科学规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教学思路要多样化,具有创造性。教师要改革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模仿教学,改变呆板的、僵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变单一封闭式为多样开放式;改讲练灌输式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行探究式。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化学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化学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化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功能。在教学中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是学习和探究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新欲望得到充分发挥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化学史中大量事实也充分说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酷爱。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可能导致重大的发明。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线索,应尽全力追踪它,要善于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和不同侧面予以观察,并将它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东西、作为创新的阶梯。

三、努力营造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讨论,独立的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性教学的课堂要能使尖子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冷嘲热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实践中要敢于打破定式,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教给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索创造者。例如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氛围。此外,讨论开放性化学实验,设计优化的试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四、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直觉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对象,直接接触问题的实质,运用知识经验,急速思考,大胆提出假设,迅速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进行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敏捷、灵活性得到有效发展。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直觉思维,它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教师应精心为学生设计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掌握判断推理的方法及获取创新的途径,并逐步获得创新的能力。

2.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在某些现象中,有些条件是相同的,而有些条件是不同的,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寻求不同条件的思维活动。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端倪,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发挥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提出不同的观点和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性精神。

3.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中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思维活动。发散性思维是创新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器材、方法、构造、过程等不同角度去扩散思维,使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等一些创造性的问题。

五、设置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开放性习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习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开放性习题的解答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开放性习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意识,使之真正地学会探究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开放性习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善于创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