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新
摘要:近年来,我们在进行以转变教学观念为根本,以备课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改革,着力探索教与学同步发展、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规律,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法;能力;质量
“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弊端,不克服这些弊端,我们的教学工作将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我们进行以转变教学观念为根本,以备课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改革,着力探索教与学同步发展、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规律,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教要为学服务。我们制定了教师教的五个环节质量标准和学生学的五个质量标准,教的五个环节是备课、讲课、作业设计、辅导、课外活动指导;学的五个环节是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教与学的环节是互相呼应,相辅相成的。从实践来看,学的五个环节要在教师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地严格培养训练之下,才能落实。
在抓好教学环节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在学习方法上要教会学生“五会”,并使之成为习惯,训练学生按照学习过程五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学习。通过教学示范、具体指导和学生典型经验介绍等形式教会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怎样复习、怎样做作业、怎样小结,并不断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各科教师都编写各个环节质量要求的提纲,学生在提纲指导下进行预习、复习、做作业和小结,在教师指导下日复一日地反复练习逐渐迁移成为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必然给学生带来全面的变化。学生按照学习过程中的有序环节和温故知新的学习规律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自学能力得到迅速加强。例如:在教师按照单元和章、节知识结构预习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预习后基本能够将新课的内容,分为新知和未知两部分,并能够运用旧知识解决一部分新的问题,又由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讲,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听课的质量。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以后,学习主动了,求知欲增强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从而产生了全面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需要,萌发了个性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传授的知识结构变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灌输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小结等活动才能完成。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又相互渗透,从低年级逐步深化、逐渐发展,形成学习能力。
(一)向学生传授两种知识
首先是按照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学习能力环节提纲。根据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规律,精心设计好环节:提纲、预习提纲、复习提纲和小结提纲。介绍本单元知识重点、难点及与之相关联的认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基础了解,增强其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介绍学习方法知识。一方面是通过各科教学讲授某一环节的方法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或开设学法课系统讲授方法知识。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使方法知识变成学生的行为方式,形成各科学习技能和习惯,再由学科中的环节能力迁移内化为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活动中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学习能力的基本结构是相应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听讲、复习、小结等环节,而学习能力也就包括预习能力、听讲能力、复习能力、小结能力等。学习活动各个环节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就构成学习活动结构,学习活动结构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内化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结构。因此学习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传授方法知识——展学生兴趣——改变原有不良方法——锻炼意志——形成新的方式——培养技能——形成习惯——内化为能力这样一个过程。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认真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年级和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目的的具体要求,反复练习、强化、落实,充分发挥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主导作用,以便形成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能力。
各学科除去完成培养一般学习能力的共同任务之外,还要进行本学科特殊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根据本学科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具体制定本学科的能力纲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如: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外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译、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想象能力;理化学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各年级应按照学科能力、年级系列要求进行有计划、有序列的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