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艳华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一种更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体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强调重视发挥学校在教师知识学习、理论培训、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方面的基础作用,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途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是中小学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重视学校的作用,谋求学校的积极参与,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更可以使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让学校积极参与教师在职进修,实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就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的,立足本校、本职、本岗的,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一种全员性的校内继续教育活动。
教育部在《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活动”,这表明了教师继续教育包括了两个部分:参加院校集中培训和学校自主进行的培训即“校本培训”。教育部还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所以说,校本培训必将成为21世纪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
(一)校本培训的内容
新课程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本质方面。就教师个体而言,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叶澜教授指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技术,并不仅仅以学历或对业务提出的一定的要求为标准。它是由职业性质相关的综合性要求来决定的。所以培训就要围绕新课程、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理论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来进行,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校本培训的形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
短期培训。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举办短训班,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需要,聘请相关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集体研讨。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交流,互相切磋教育经验,共同研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达到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观摩交流。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观课、评课等活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同时还可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促使教师们大练教育教学基本功。
个人自修。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达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目的。
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简单地说是基于学校的教学研究。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一)自我反思。教师应经常对自己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研究性论文。
(二)同伴互助。以学科小组为载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三)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不同于以往的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研究,而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更具体地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即教师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从方便教师操作的要求着眼,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可借鉴以下思路:
1.确定研究课题。对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确定要研究的课题,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
2.收集有关信息。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请教同事、理论工作者或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上网查询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研究所需要的信息。
3.拟定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好实施这种方案需要的条件,包括场地、设备、时间、经费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用什么方法(如图片摄影、录像、写观察记录、问卷调查、测验等)对实施进程进行记录,确定要研究的关键任务,最后拟订一个详细的行动方案。
4.实施行动策略。在这一阶段,要注意按照计划去做,发现新问题后要随时对行动计划做适当的修改。在研究进程中要注意做好各种记录,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写出阶段性成果。
5.分析行动结果并写出研究报告。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判断,解释研究结果的来由、因果联系、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教育改革的成绩、经验或教训,总结行动研究的得失,最后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在总结中,有时会发现研究结果与预期有出入,或者在研究中又发现新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再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规划下一步的构想和措施。这样,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他本身的角色模式也就由“教书型”逐渐转向“专家型”、“研究型”或“学者型”。
(五)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主要有课程选择、课程改编和课程新编三种。
课程选择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决定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选择活动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的选择能力和可供选择的空间。从前者来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课程选择的专业知识,从后者来看,虽然目前课程选择的余地有限,但机制的建立已是势不可当。
课程改编是指教师对原有国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加、删减、拓宽、加深、改变顺序等操作,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程新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的开发。比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现代科技、专题研究、陶艺、剪纸、旅游、养殖、种植等课程,或突出学校特色,或体现当地实际需要。
有人说“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价值观、知识观以及学生观、教师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www.hbt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