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童声合唱的课堂教学

2009-10-12 07:15
教师·下 2009年8期
关键词:合唱和谐

杨 丽

摘要:合唱追求的是整齐柔美的音色、清晰丰满的和声、优美和谐的意境。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轻声”引导,逐渐学会“有控制地”歌唱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我们从起始阶段抓起,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合唱;轻声;和谐

合唱追求的是整齐柔美的音色、清晰丰满的和声、优美和谐的意境。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嗓音条件参差不齐,整体音色难以统一,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效果。还有不少孩子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喊歌”,特别是唱到高音时,喊得脸红脖子粗,不但缺乏最基本的美感,还特别容易跑调。形成这种不良演唱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盲目追求流行,试图用喊唱突破音域限制;其二,混淆“响亮”与“喊叫”,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

对于合唱来说,首先要求的是良好的音质而不是音量。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认为,“轻声”演唱比起其他系统的发声训练更容易被接受,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声音的位置,养成自然、放松的演唱习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轻声”引导,逐渐学会“有控制地”歌唱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我们从起始阶段抓起,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强调“静心”,创造“轻声”演唱的基本条件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合唱的训练才能进行下去。一定要等到孩子们真正静下来以后,再让他们进行练习、歌唱或欣赏,要让学生明白你的要求,知道你的习惯,绝不要“迁就”合唱训练中教室里的任何“吵杂”,以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低年级的孩子是不容易立即安静下来的,用“讲故事”这一招屡试不爽,一个简短的、吸引人的小故事,就能让孩子们很快静下心来。

二、紧扣教材,创设“轻声”演唱的良好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中适合使用“轻声”的歌曲、练习拎出来,先行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感觉这首歌曲或这个练习必须使用“轻声”进行,否则就破坏了整体的意境。如,二年级(上)第二单元《妈妈的歌》,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孩子静心聆听两三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受;再用娃娃做道具,创设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境,把握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力度,比一比谁是“合格的妈妈”。

紧扣教材,有效控制情境导入的时机与节奏,通过情节性、模仿性、音画性等情境的运用,可以将视、听、唱、动等多感官活动融会在一起,更好地调动起孩子对“轻声”演唱的兴趣。

三、母音训练,获得“轻声”演唱的头声感觉

所谓的“轻声”演唱,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小声歌唱,它是获得头声的重要手段,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方法。练声时可以先进行“哼鸣”练习。

如:练声曲2/4 3 2 | 1 - ||

提示与要求:①寻找生活中“叹气”的感觉,反复做几遍放松喉头的动作;②体会生活中的 “哼鸣”声,像在妈妈跟前撒娇的声音;③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轻轻合拢而松弛;④嘴里像含着半口水一样,始终用叹气的状态小声哼唱。

掌握了中、高音区的感觉后,再运用下行方法寻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由于u母音能让孩子很容易找到头声的感觉,在教唱歌曲时,可以先用它轻轻地模唱歌曲的旋律,这样就能很快把模唱时的头声感觉运用在演唱中。

四、“轻声”引导,寻找合唱声部的均衡协调

合唱是和谐的艺术。教学中,要坚持用“轻声”练习,在合唱当中培养孩子的内在听觉,以保证每个声部之间在纵向方面和横向方面的平衡协调,从而达到音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目的。 如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歌曲《八只小鹅》。这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首合唱歌曲,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对合唱的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分角色演唱,引导他们倾听同伴的声音,再精心处理歌曲,录下来给孩子们自我欣赏,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轻声”引导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的一种手段,在良好的“轻声”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合唱的其他技巧训练。合唱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计划、有耐心地常抓不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勇于探索,一定会让合唱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潘丹宁.跟我学唱歌(童声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合唱和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