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育对象的视角解读大学德育的价值实现

2009-09-28 02:06杨晓霞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德育

杨晓霞 李 娜

摘要本文拟从德育对象的角度分析德育的对象需求和社会需求,通过对比研究方法找出两者的需求统一性,从而论证大学德育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德育 大学德育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317-01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概括及问题的提出

德育的目标是把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对象现实的品德。而社会的要求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既有高标准要求,又有基础层次要求。现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教育往往把社会要求的高标准和理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德育对象素质。而事实上,对于多数人而言,它既影响了德育价值的实现,又造成了德育对象在社会中的虚假和虚伪。一个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并不是由它的高标准、理想性决定的。经验和理性告诉我们:德育的高标准和理想性的推崇是有理由的,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动力和希望。但它却不是具有普遍现实性的。相反,德育的基础层次和现实性要求才是社会大多数人在现实中能够奉行和实践的。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教育中,《基础》课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门课也确实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和吸引力不够的问题。

二、德育的价值

(一)有关德育

何为德育?人没有德不会被社会所接纳,社会没有德便没有良好的秩序,也不会健康的发展。“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或者说,德育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育德,家庭和社会在培育人的德性的德行中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承担着德育的主要任务。

(二)有关德育的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作为德育价值主体的社会、个人的德性需要的满足与否、促进与否的关系。德育价值主要反映的是德育活动的属性、功能与德育价值主体的需 要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社会、个人对德性的需要来决定的。”

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个人德性需求的满足就是德育的个人价值,具体表现为个人或者说价值主体德性的完善;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其目的是希望培育各种优良德性的人才,这种人才对社会的德性需要的满足就是德育的社会价值。

作为培养人的德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德育不仅要考虑社会的德性需求,而且应该首先考虑德育对象的德性需求。因为,社会的德性需求的满足不是德育本身能够给予的,而是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只有在德育对象的德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的使社会的德性需求得以满足,德育的价值才能实现。

三、德育的需求分析

(一)德育的对象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多层次、多方位。大学生并不拒绝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从需求方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的问题解答,解疑释惑,提高思想认识。

第二,个体成长中的困惑、烦恼,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理想信念、文化修养的教育。

第三,引发大学生内心潜在的美好的品格,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权利和义务,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勇于承担,人格优秀。

(二)德育的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德育是为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为强化其社会意识和社会道德服务,是将社会意识和社会道德向个体转化的过程。今天的德育同样要服务社会,培养人才。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德育传承下去。社会道德的社会意识、价值取向一般都是通过宣传教育,以文学、艺术等形式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形成。

第三,大学生内心道德境界、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需要德育这个过程来构建。大学生已经在人生最初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和行为规范,通过德育,可使其发展良好的观念和行为,改造大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其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德育的对象需求与德育的社会需求的统一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扎根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也反映这种现实。我们说从现实的角度,从德育对象的角度解读德育价值的实现,是说从现实出发,以现实为基点,并给予合理性和正当性,进而倡导社会的高标准和理想性。

德育对象的需求是种内在的需求,是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的要求,而德育的社会需求具有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人的道德要求,是基于个体要求之上的。

拿孔子理想人格来讲,有君子和圣人。我们能硬性要求所有人都成为圣人吗?显然是不能的。圣人所具有的德性太过高尚,平常人只能望其项背。而我们却能争取每个人都成为君子。从人的可塑性看,君子所具有的品格是平常人都能做到的,只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但是,没有圣人的形象能行吗?也不能。人是靠信念而生活,我们需要信念作为我们生活的动力,公众、社会也需要榜样的引导。圣人形象起到的正是一种精神支柱的作用。

所以,德育对象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是有统一性的,德育的社会需求是立足于德育对象的需求之上的。正是德育对象的需求构成了社会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又为德育对象的需求划了范围,使其发展不会偏离方向。

四、大学德育价值的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现行《基础》教程之所以会出现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实效性差的问题在于《基础》教程的出发点。德育价值的实现主要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而正如以上分析,德育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德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比作竹楼梯,那么德育的社会价值就好像是竹楼梯两边的竹竿,这两根竹竿越长,楼梯就越高;而德育的个人价值就像是中间的横木,只有一阶一阶地往上累积,才能使楼梯越结实,越稳固。

《基础》教程不仅仅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简单合并,更应该看到德育对象在这两方面的现实要求,站在德育对象的角度,整合两门课程的教育内容,不仅要提倡本教程所一贯坚持的高标准和理想性,还要从德育对象角度解答德育对象的现实性问题,在实现德育的个人价值的基础上达到德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立仁.德育价值实现中的思维视角转换.光明日报.2004年4月5日.

[3]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4]巩献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医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强化“孝道”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关于民办专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思考
分析在校大专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