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现实意义

2009-09-28 07:30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现实意义

李 媛

[摘要]本文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发现了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现实的个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坚持,对人类历史和谐理想的继承,更是一种现实的把握和科学的预见。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实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至于这种活动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则是无关紧要的。”[1]

首先,处于历史长河中的人民群众,是他们一直在书写着历史,在推动历史的进步。马克思曾经说过:“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2]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时说道:“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3]所以最直接的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些转折点意义的变革,实际上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根源,因为生产关系无法适应新的进步的生产力,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直接影响社会各种革命,从而使得革命群众试图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先进生产力。

其次,解答了关于社会意识的问题。每个社会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理论产物,通过宗教、道德纲常或是哲学等影响整个社会人群的精神走向。而这些社会意识是谁制造并通过什么有效手段能使得整个历史阶段的人奉行,是值得深思的,这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具体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马克思、恩格斯向我们指明了物质实践的基础地位,任何一种观念,要放在实践中加以考察,弄清它的真实面目,现在看来错误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甚至是谬论,在当时的具体历史阶段其实都是有它存在的真实和历史价值的,而也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中,才能知道这些错误是根源于落后的社会存在之上,应当加以分析并剔除。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大重要突破,最早可以追溯到这部作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与德国古典哲学家们一贯的殿堂气质不同,马克思首先提到的是离普通人最贴近的东西:个人。这个“个人”不是哲学家们一贯喜欢谈论的,与某种“世界本质”、“绝对观念”或“神”相映照的,具有玄学意味的,所谓观念意义上的个人。马克思所关心所谈论的,是现实中的实践的个人,既是自然中的肉体的个人,又是社会中的也即物质生产生活中的、交往中的个人。

随着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产生了分工,进而所有制通过决定个人与生产资料、产品的关系而决定了一个社会中最根本的交往关系。建立在这些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秩序的变化与社会形态的更迭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这个结论对德国古典哲学一贯所持的历史观提出了反证。黑格尔认为,整个人类历史是他所称之为“绝对观念”的那种东西的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唯心历史观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马克思之前的所有哲学家,无论他们自称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对于人类历史的解释似乎都形成了不言而喻的共识,同时,始终持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总是把自然界与人类世界割裂开来看待,对人类世界发展史做出臆想式的简单论定,然而事实上,当人类在自然界中产生,自然界的一部分就被纳入了人类世界,这一部分的自然界,也即人化的自然,正是我们作为人类唯一能认识、感受到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它们统一于人类世界,其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还是由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决定,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清算中,完成了他伟大的哲学革命,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写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被人们认为是他对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描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上述马克思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写于1859年,但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旧哲学和旧历史观的清算,是一次崭新的飞跃,第一次从物质生活方面去考察历史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体现了具体的社会和历史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5]

唯物史观到今天还有它的理论意蕴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能从中汲取到很多的理论指导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态。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首先物质力量当然必须达到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有理想和真实的动力去实现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美好构想。辩证的历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应该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坚持,对人类历史和谐理想的继承,更是一种现实的把握和科学的预见。结合我国近代史,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分析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后说:“只有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我国目前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凝固化,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的特征是一成不变就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6]如今,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442-44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6.

[4]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33.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

[6]俞可平,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1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23.

[作者简介]

李媛,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8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现实意义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心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