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飞 李丽霞
摘要:时代不断发展,党内关怀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对现有的高校内党内关怀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对无锡高校发放“无锡市党内关怀激励与党员成长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引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试图找出高校在贯彻党内关怀道路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原因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提炼出有用模式以完善高校党内关怀机制。
关键词:高校党内关怀;党员成长与成才;需求理论;人文关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1],而所谓的“党内关怀”,就是从党员个人发展出发,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通过各级党组织关怀党员、党员间相互关怀等措施,尊重党员应有的权益和需要,使党员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然而,传统的党内关怀在理论上多描述为党组织对党员中弱势群体的物质帮扶的讨论,而较少涉及“人文关怀”的内容和对成长中党员成才的系统关注。在这里,我们引入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试图以其理论来解决我们党内关怀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他将人的需求按照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顺序分为了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显而易见,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更好的实施党内关怀与激励,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很轻易实现生理、安全、感情乃至尊重的需要,我们可以对困难学生党员进行组织上的物质帮助,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我们可以逢年过节对学生进行送温暖活动,我们可以开展组织生活,进行思想谈话,提倡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互相尊重,构造和谐校园,而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传统的做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这种传统做法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的政治和集体行为最后都必须回归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来。而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实现自我理想与抱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机遇是所有人追求的最高层次。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都渴望在校园这片乐土上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教职工渴望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进行科研创新,努力提升自身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同学;而同学则希望在校园内能够拥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分为,一个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一个可以让他们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的校园。因此,对于高校内部的关怀与激励,我们提出如下关怀模式:
F(x)={p,e,rd}
式中为我们期望实现的党内关怀与激励,而分别代表我们为实现此目标而要进行的生理物质关怀、情感关怀、外部尊重与党员自我发展关怀,我们认为各部分要素所起的作用依其顺序逐步加重。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对高校发放了87份问卷,其中教职工问卷42份,学生问卷45卷。
经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与无锡市的其他单位相比,高校具有自己的特点,其党组织与党员基本情况也呈现出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为:
1.低党龄与高学历
通过对高校发放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就无锡市的一般情况看,党员年龄多在30-50岁(57%),而高校内部党员有60%是集中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而这又恰好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符合。最为高校的主体,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20-25岁之间,而高校教职工团体也逐渐出现了年轻化,正因为这样,高校内部党员的党龄分布较为集中且党龄较小。事实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党龄偏小,而学历集中为本科;对于教职工而言,其党龄也相对集中于十年左右,学历都为本科以上。
2.党组织生活规范,质量较高
开展组织生活是为了促使其内部成员更好更快地容入这个组织,认同组织文化,并对党组织产生一定的归属感。通过组织生活,大家能加深对组织的认识与了解,与此同时,不断加深了内部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对于高校而言,由于具有时间与地点的优势,方便集中展开组织生活会,所有高校的组织生活会较为稳定,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这就使得高校内部党组织容易通过组织生活会的方式对党员进行必要的关怀与帮助。
就笔者自身的经历看,高校党组织生活较规范,且质量较高。由于相对学历层次高,年纪轻,有热情,在组织生活中对理论问题的探讨,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都有深入的分析。在高校中,每年的寒暑假学校内都会举行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的热点问题。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高校经常组织师生举行参观学习等活动,让师生亲身经历,深入社会各层面,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对于高校,各种类型的活动在无形中提高了党员的思考认识能力与水平。
至此,我们总结出了高校内党建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低党龄引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上述中发现一个很显著的问题,高学历与低党龄的鲜明对比。这个问题对高校的党组织而言既有利亦有弊。高校党员学历很高,素质好,而且恰好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教职工而言,此时正值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人生精力的旺盛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此时正是大学宝贵的学习阶段,不断掌握接受新知识,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逐渐清晰明朗,在此阶段内,大学生经历了从迷茫到逐渐清晰的过程。因此,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在此时期都渴望能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同时,由于学生党员入党时间较短,党龄较低,这给组织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尤其是青年学生党员往往具有很强的政治热情,在各种政治风浪中一旦引导不好,他们可能成为非法集会、游行的组织者和领袖。我们依旧清晰地记得在不久前的家乐福事件中,众多青年大学生参与家乐福事件,满怀爱国热情上街游行,聚集家乐福门面,并采取了诸如发送短信给周围亲朋好友倡议抵制家乐福等一系列行为。我们不能说大学生的做法都是错的,但我们必需清楚的认识到,爱国需要激情的同时更需要理性。爱国不需要理由,但任何爱国行动都需要正确的方式与策略,理性地表达,不去干涉别人,不去破坏社会秩序,做到有理、有节、有力。在愤激之后,我们只有更冷静地思考,更理性地分析,更从容地应对,才能将阻力变为动力,将磨难变为财富。因此,在面对具体事件上,青年学生充满热情与激情之余缺少了了几分冷静与成熟。同时,在高校内,大学生的觉悟仍有待提高,在面对一些评奖评优问题上特别是涉及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上时,大学生就容易迷失觉悟,经受不住金钱与荣誉的诱惑。
2.2向心力与凝聚力不足。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在一个组织内部,当组织给予内部成员以足够的关怀与激励时,其成员就会对这个组织产生一种依赖感,一种归属感,他会以此组织作为自己的后盾,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当他遇到问题时会向组织求救。同样的,我们亦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党组织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于是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党员在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向谁求助呢?相对来说,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他首先求助的对象肯定是他所信任并认为能为他解决问题的人。我们却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仅有4.71%、15.29%、22.35%的党员会在第一、第二、第三时间向党组织求助,这远远地低于其他选项。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刚离开家门不久,对于家里的依赖性依然存在,而党龄的普遍低下使得他们对于党组织还比较陌生,于是他们偏向于选择老师和周围的同学。
2.3组织生活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对于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性我们无需多言,但是高校内党员对于组织生活持何种态度?组织生活的方式与内容是否适合高校呢?从问卷中我们发现,85.06%的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而不愿意参加的仅占1.15%。大部分党员都是愿意参加组织生活的,然而高校内的组织生活方式与内容却较为单一。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4.69%的党员的组织生活是以发展党员和学习文件报纸为主。结合下方两张图表我们可以发现有25%的人认为高校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势呆板,同时接近24%的人认为组织生活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指标任务太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由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任务很重,使得组织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不得不用于发展工作,对于党员较为迫切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提高关心不够。在新党员入党之后我们对新党员也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教育。对于高校而言,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很正常。由于高校人员基数庞大,发展比例大,发展人员多,这一系列条件导致党组织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经历用于发展党员,做党员材料,无暇顾及党员的培训、教育及其所关注的各类问题。
2.4高校党内关怀不足。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可以从生理物质关怀、情感关怀、外部尊重与党员自我发展关怀这四个方面来开展,然而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内党组织给予的帮助在思想、工作生活、学习就业和物质上分别各占70%、21%、7%、2%。很明显,在高校内党组织给予的帮助仍然是停留在思想层面,仅仅是思想上的解困与引导,在提供学习就业机会等关系到党员自身发展的问题上组织给予的帮助就微乎其微。这说明我们的关怀模式仍处于较传统的做法,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与觉悟,但对于党员的个人发展,更好的成长我们却缺乏必要的关心。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对党组织又抱有何种想法呢?或者说党员最希望得到党组织哪方面的帮助呢?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近68%的党员希望党组织能够给予学习与业务上的帮助。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在高校党组织关怀帮助的思考。我们习惯了对党员进行思想帮助,那么在高校里我们究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关心帮助我们的党员?如何帮助?采取何种形式?开展那些活动?而这一切的问题的前提是党员需要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承担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过硬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同样的,党员同志也希望党组织能够在这几方面提供帮助。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高校党组织党内关怀的成果。在調查中我们发现,65.88%的党员得到了组织提供的培训机会。同时77.91%的党员认可了加入党组织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就说明了高校的党内关怀与激励制度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