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男女分班教学的思考

2009-09-28 07:29杨玉红
办公室业务 2009年5期
关键词:性别歧视

杨玉红

摘要:中小学男女分班教学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它的利弊得失,众说纷纭。该文考察了男女分班教学的实践及背景,综述了当前的有关研究结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男女学生分班上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积极探索的精神应予肯定,但不能把它视为万能药,也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应考虑我国国情,在小范围内实验,有选择地分班上课,深入研究,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男女分班教学;性别歧视;各尽所长

1.男女分班教学的实践及背景

其实,分男班女班的实践形式并非近年首创,也不是封建社会才有的东西,国内外近现代均有这种学校,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普遍实行的是男女同校混合编班的形式,男校女校或单一性别班级不为众人熟知,当上海、重庆等地出现这种形式之后,许多人把它当作一个新兴事物来看待,经过媒体的推波助澜,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在国外,男班女班的尝试比我国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美洲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单一性别学校或单一性别班级。比如,奥地利社会党主张部份科目应男女分班教学;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教育界最近有不少人主张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方式;美国有多达32个州的至少223所公立学校设置了单一性别班级,一些学校是某些课程男女分班,一些学校是整个学校全部班级男女分班,佐治亚州格林县学区从去年秋季起,在学区内所有学校全面实行男女生分班,它因此将成为美国第一个彻底实行单性别教育的学区[1];英国教育部也在鼓励公立学校实施男女分班教学。

男女分班教学的背景有二:其一,中小学普遍出现的男生学习成绩及自信心等方面不如女生的现状。在基础教育阶段,在男女合校中曾普遍存在着对女生的歧视,现在,情况有些微妙的变化,男生渐成为弱势性别群体,故有不少人在呼吁要“拯救男孩”。实行男女按性别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让男女学生在“纯净”的环境中去扬长补短,防止男生在学习上继续与女生拉大差距,从而建立起新的男女社会生态平衡。比如英国,因为男生在“英国中学会考”中的表现普遍比女学生差,所以英国政府准备将英国小学实施男女分班。

其二,现代性别差异理论。据美国媒体报道,男女分班课程在过去几年中获得较多关注,部分是因为神经学研究显示男性及女性脑部发展不同。美国心理学家萨克斯指出,男女心理和行为差异源自不同体质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把男女同学放在同一班级,用同一方法教学实际上对双方都有不利之处,教育方法必须适应学生的性别特征。比如,低年级男生的听觉比同龄女生差许多,如果教师不相应提高嗓门,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听不清而对教师讲课失去兴趣,不少男生还因此被认为有“多动症”。此外,男孩的阅读能力发展较女孩晚,如果过早强迫他们读写,他们会误认为自己“天生读书不行”,一旦有此成见,今后就很难适应学校生活。按性别对男女学生分别编班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使男女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2.男女分班教学是性别歧视还是各尽所长

关于男女分班教学的讨论焦点,是单一性别教育是否对男女生都有益。一般而言,研究倾向于报道单性别班级与男女合班并无差别,事实上研究也并未找到证据证实男女合班会比分班更好。然而一些研究已发现某些学习成果上的差异,根据2005年美国教育部所做的一项对男女分班及男女合班的研究综述,大约67%的研究偏好男女分班教育方式,而11%支持男女合班教育,另外几乎四分之一的研究是没有结论的。除了学业成绩之外,另外有少数研究针对学生自制纪律问题比较男女分班及男女合班,研究显示:在自我观念以及长期成就的指标上,男女分班更占优势,将男女学生分班可以减少分心,帮助他们学习,也允许男女学生探索那些他们可能原本不会去探索的主题。

英国教育部一项研究发现,给男生单独授课有助于缩小男生和女生的成绩差距。男女分班教学之所以被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因为在男女生都有的课堂上,学生容易被异性分心,对教学的积极参与也会因异性的存在而难为情。按性别分班后,女孩子可以安下心来,通过细致思考解决问题;一旦胸有成竹,就会大胆表达,而不必担心因为表现“聪明过头”而遭到男同学的反感。与此同时,男生的自信心也有提高,他们不必以叛逆表现在女生面前卖弄自己的“男孩子气”。 男女同班教育貌似提倡性别平等,其实加剧了人们对两性差异的偏见。女孩的行为因此过于“女孩气”,男孩也更喜欢作出“大男孩”的姿态。如果将二者分开来,他们反而能表现出本来面貌。事实上,分班后有更多男生选择音乐课,选物理课的女生也更多。

我国的相关实验表明:(1)分班教学更加能够凸显男女生的不同个性。男女生分班以后,学生在班级中的自由度和宽松度相对提高,具有性别特征的个性能够得到更大的张扬,基于性别的某些男女生的不同优势,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得到互补。[2](2)分班教学有利于增强对学生思维的性别特征的针对性教学。(3)分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班内没有异性同学,所以学生在行为上的表现欲望虽然不很强烈,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

尽管有这么多的研究支持男女分班教学,但不可否认,依然有很多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退步,是对“男女同校是最佳教育方式”这一理念的挑战。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公共政策主任莉萨·马兹也说,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证明,单一性别班级或学校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马兹说,已经有其他缩小男女学生表现差距的方法得到证实,如采取小规模班级和对教师展开额外培训等,而单一性别班级或学校只能是“权宜之计”。

3.男女分班教学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这样的一场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改进逐步变革的大背景下,男女分班教学形式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有何启示呢?

3.1不能硬性规定学校一定要实行男女分班,这完全取决于老师们的专业判断。在教学改革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创新态度,在中小学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但不为追求不同的形式而追求新奇的形式。

3.2分班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是否了解性别差异,是否懂得如何和某一性别的学生有效交往,按不同方法和风格施教。

3.3对同性别的教师执教需持谨慎态度。我国小学男教师太少,确实需要平衡教师性别,但对同性别的教师执教需持谨慎态度。

3.4男女分班教学不能被视为万能药。虽然有证据显示男女分班教学在一些学科起作用,但是,是否大多数学校都会如此,这还是另外一个问题。正如很多教师认为,如果学校是男女同校的,那么男女生就应该一块儿上课。如果偏离男女同校的理念太远,则需要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

3.5不能照搬照抄。从美国多个已实行了分班教学的课堂教育实例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的提高。因此,有人说实行男女分班,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观点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成长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学生性格大多数偏内向,交往能力特别是男女之间交往能力比较差,而美国学生却恰恰相反。所以,美国学生男女实行隔离学习,并不影响他们平时的男女交往,而是让他们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学习,所以有效果。而中国学生实行了这种方式,不但更削弱了交往能力,而且还可能产生畸形心态。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切不能照搬照抄。否则,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男女学生分班上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应予肯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宜过早定论,还得看效果。

参考文献:

[1]李 茂.美国酝酿男女分班教学,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9月18日.

[2]张俊.男女分班条件下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其与自尊的关系,上海教育科研 ,2004.

猜你喜欢
性别歧视
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分析
重压下的迷失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探析
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中国“直男癌”现象及其折射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原因探析
泰政客因批副总理“性别歧视”遭起诉
外貌吸引力对雇佣决策的影响及弱化措施
疾病也有“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