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足球技战术的要求,对少年儿童进行足球阶段性训练,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训练计划,选择符合少年儿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寓教于乐,循循诱导。
【关键词】 少年儿童;初级足球;技能;阶段性;训练方法
我国足球运动经过系统化、科学化、普及化的试验初见成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早期训练的结果。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培养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需要从小就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如何做好少年儿童的足球训练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现就少年儿童的阶段性训练谈一些经过研究得出的观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少年儿童。
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及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把握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
主要应抓住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敏感期。一般6—12岁是儿童期,13—18岁是少年期,而10—14岁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急增期,在该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能过早的施加大负荷训练,另一方面受生长发育及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它与运动训练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解剖生理及各系统的不同特点,抓住其敏感期,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和运动成绩的协调增长。
2、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有趣的足球训练活动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特征来看,他们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像阿根廷、巴西、荷兰、墨西哥等足球运动发达的国家,就十分重视“足球游戏”,并把它贯穿和融会在对青少年教学训练的始终。他们认为,要使孩子们懂得,最重要的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选手,而不是首先考虑如何去取得胜利。如果仅仅是为了比赛的胜利上足球课,那就会限制孩子们聪明才智的发挥,不利于他们形成各自的特点、特长和风格。所以,他们对于十岁左右初涉足坛的少年儿童,并不急于安排足球战术和对抗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而是首先进行游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充分享受游戏的欢乐,然后才去提高他们的技术。从人才学来说,人才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正确地迈出的第一步。兴趣往往是人才成功的起点,而且是人才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力。所谓兴趣的产生和稳定,除自身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教师教学艺术的陶冶。在少年儿童的足球教学中,如果过早的或一味的进行足球战术或比赛方面的训练,则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尤其对他们开始形成的极其强烈的“个性”,不能不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压抑。况且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也无裨益。而让他们进行“足球游戏”,诸如比谁运球、停球好,顶球好,踢得准,控制球的时间长,谁的球艺高超,久而久之,就会练得球艺娴熟和个人的许多“绝招”,这无论从运动生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来说,都有着十分良好的积极作用。国外许多足球名手,像贝利•克鲁伊夫,肯佩斯,马拉多纳,莫不受益于少年时代的“足球游戏”。
3、联系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足球的技战术原则进行训练
(1)建立足球技术的动力定型,必须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想要使前三个阶段尽快过渡到自动化阶段,使一定技能的形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练员在运动员足球技术动作与战术配合的学习与运用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进行准确讲解,正确示范,必须合理组织联系,重复实践强化及善于发现、纠正错误,才能使运动员尽快进入理性认识,建立巩固的技术动作定型。
(2)少年儿童足球训练中除了应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相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快速对抗技术、战术、身体、心理综合训练的原则外,还应注意贯彻诱导性、渐进性、直观性、系统性、区别性原则(在此不展开描述),才能使我国少年儿童足球训练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体育课足球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强化学龄期儿童足球训练,融足球训练于体育课之中,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三个结合:
(1)必须把足球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足球教学与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足球体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热爱祖国、吃苦耐劳、增强体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很有必要。
(2)必须把足球训练与安全教育和文明教育结合起来。在足球训练中,学生往往只重视好玩,而忽视竞赛文明和运动安全,这不仅不利于有效提高运动技能,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制度的落实和训练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给予循循诱导。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3)足球训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学生身体素质与足球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足球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制定周密的、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体育课训练计划,并狠抓落实。另一方面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严格按计划进行刻苦训练。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足球运动基础。
另外,在足球技术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们运球技术的训练,要科学的,系统的进行,让学生们一开始接触足球就学到规范的技术。
三、结论
第一,认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和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第二,进行模仿练习,可采用不结合球的徒手练习,进一步明确动作概念。
第三,在简单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原地、慢速、近距离、定位球等情况下进行练习,反复的多次重复某一动作,以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
第四,改变练习条件(或要求)的练习。学生在简单的条件下能较好完成任务时,可以及时改变练习的条件,如原地练习变为行进间练习,慢速变为中快速,定位球变为活动中的球,近距离变为中远距离,单个动作变为组合动作等。以此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第五,在对抗条件下进行练习。对抗练习可由消极对抗逐步过渡到积极对抗,对抗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符合比赛的需要。
第六,在比赛或竞赛性练习中练习,以检验和提高运用能力。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可以改变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目的的教学程序,贯彻发现教学法的思想,让学生先进行游戏和比赛,在游戏和比赛中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结合游戏和竞赛学习足球知识、技术,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总之,少年儿童足球的早期教学与训练应依据《少年儿童足球训练教学大纲》精神,选择具备条件的师资,立足本校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训练计划,选择符合少年儿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就能使学龄期儿童早期足球训练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武副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 王崇喜.王祖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崇喜.高等教学教材——足球.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 俞宏跃.学龄期儿童足球教学与训练诌议[J]福建师大学报,2002.4.
[5] 马利华.运动损伤学[J]上海学院学报,1991.7.
[6] 冼汉昭.运动医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1).
[7] 程良斌.吴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学生在足球活动中运动损伤发生情况的调查[J]清北体育科技,1996.2.
[8] 吕志刚,杨从糜.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
[9] 上官义勤,张卫东.足球运动员膝部创伤原则与防治[J]研光体育科技,1999.2.
【作者简介】
于俊振(1979-),西安思源学院体育部工作,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