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功夫

2009-09-22 08:04张志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中职语文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并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学习方法上采取灵活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活水”,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 中职语文;转变观念;灵活教学

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可谓如火如荼,语文教学改革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比之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则显得冷冷清清,无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乎都是普高模式,严重脱离了职业教育实际,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特色。

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地搞好中职语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彻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教育教学的“活”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教学理念要活

职业教育首先要淡化普高情结,真正了解职业教育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中职学生大都基础知识薄弱,如果教师不研究学生,不结合学生实际,只是一味按照普高模式,按照考试模式来进行语文教学,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则犹如雾里看花。

其次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听读说写能力,以更好地立足生活,立足社会。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应注重实用的原则,单纯的进行文章层次分析、涵义分析、背景分析、写作手法分析等只会使学生厌学。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应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应用文体写作训练(如求职信、计划、总结、产品说明书等)和言语交际训练(如演讲、个人自荐、故事阐述等)。

再是应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具体地说,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就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又要深入学生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惟有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非常容易。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在高考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同时也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

二、教学方法要活

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说,教学活动要体现出“活”的特色。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再加上职业教育的特色,大多教师较多地采用了问题式、情境式、诵读式等常用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要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活”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讲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时。不仅要求学生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而且要求学生领略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蕴蓄其间的人生情感。知识点的传授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情感的把握则以学生自我体会为主。在讲《讲讲实事求是》时,除了让学生体会政论文的语言特点外,我还引导学生思索“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三十年前的“实事求是”发展了全党、全军、全国,那么它是否同样适用于三十年后的今天,适用于我们自己呢?请结合所见所闻谈出所感。问题提出后,学生们思索积极,发言踊跃……通过探讨,学生们的思路逐渐开阔:由最初的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联系到大学生拖欠银行贷款;通过探讨,学生们的思考逐渐深入:由最初学习诚实与否的个人行为问题深入到银行贷款的社会诚信问题。他们在探讨中思索,在探讨中学习,在探讨中求得方法。通过言语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思维的变化。以上是我授课中的一些个例,分别依据文体、作者、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灵活地使知识学习与人文感悟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生活,使他们真切的体会到语文的独特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内容要活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职校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教语文就是教教材,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要求的所有课文。其实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及增删、更换。可见,语文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长期的局限于教教材,没有注入鲜活的教学因素,不考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将变得索然无味。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为宗旨的学校。职中生毕业以后十之八九就直接进入社会,开始就业。为此,我们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也要在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上大做文章。如实用文体写作专项内容训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用文体要比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要常见得多,如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合同等都在职场中运用广泛。如开展口语训练。职场上,常常要用口头语言和上司、同事、客户等他人交流,有些就是通过说话展开工作的,如导游员、营销员等。而我们职中生的说话水平堪忧,一旦要他们上台发言,或在正式场合交谈,就会露陷、胆怯,不是支支吾吾,就是词不达意。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要为了教某篇课文而大讲特讲,应积极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运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运用网络资源优势,注重社会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充满时代气息,必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四、学习方式要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是教学过程中处理教与学的基本原则。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针对传统教学这一弊端,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发展到培养能力。然而,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机械照搬,结果不能正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练结合,学与行结合等等。特别是要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充分联系到专业实际及生活实际,让学生活学活练。正如刘国正所说: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注重实际运用的中职语文教学任务,应引起我们中职语文教师的深思,需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活水”,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追求语文-生活-人格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通讯,2005.5.

[2] 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志华(1970-),本科学历,讲师.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中职语文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