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语写作从思维角度来说是—种主动的以策略为基础,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思维过程。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训练和实验证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注重过程的发散思维比注重结果的写作更加显著地、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层次。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英语写作;思维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
外语教学多年来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这种教育往往以积累知识为目标,衡量学生水平的高低,限制了学生智力和潜力的发展。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思维尤其以创造性思维最重要,没有创造性就无所谓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问题提供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新信息,即从同一来源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方向不同的输出,这样方能通过迁移的作用探索到未知的东西。按照当代心理学家的见解,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一个人在已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依靠头脑进行第一步加工,若能超越现有信息,这第一步的超越往往就是发散思维的作用。因此,训练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1.思维敏捷,具有短时间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2.思维开阔,具有产生多种新颖设想的能力;3.思路灵活,应变性强,具有创造性适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思维独特,具有独立思考、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外语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对于教师来说,重视,引导,培植,爱护学生可贵的发散思维品质是自身保持教学思想以及学术思想青春活动的源泉之一。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发散思维训练实验研究
1、发散思维训练的可行性
(1)英语知识(语言、词汇、语法)的广博和深厚,英语技能(听、说、读、写)的多样性变化,英语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层出不穷的句型,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联想思维的坚实基础。
(2)发散思维训练符合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有一定的联想能力,勇于探索的心理特点和要求。
2、英语写作发散思维训练实例
英语写作是多年来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听说读写四顶能力中,学生写作能力是较低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和我们现实的教学有关。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给学生—个题目让学生去写,然后交上来由教师批改,再发给学生。然而对于老师的批改,学生是否能认真看、认真改,真正促进了写作呢? 遗憾的是笔者以往进行的研究证实,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多数情况是当学生看到满篇的红笔划,就再也没有看下去的耐心,也就谈不上改正了。研究证明教师的批改对学生的写作促进不大,教师的辛苦劳动也就付之东流,可见这种重视写作“结果”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写作技能迅速提高和发展,我们教师需要重新思考教学思路。笔者认为注重“过程”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快速地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散思维训练就体现了这种思想。下面是笔者对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标。通过大学英语写作发散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使学生对文章类型、词汇运用、逻辑思维、文章主题、短语句型有新的认知。打破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通过刺激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性的思维,启动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探索论证大学英语写作规律。
(2)实验对象。大学一年级,准备参加国家四级考试的学生。实验分两组:一是实验组,二是对照组。实验组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写作过程和时间由教师控制。对照组则是按正常的教学形式由教师给出题目和写作要求,没有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上来。
为了把握评分标准的客观公正合理,选择四级的评分标准。同时为了避免研究者有主观上的偏差,特请其他教师评分并写出评语以观其效果。
实验训练文章共三篇:The Antarctic and the Arctic(南极和北极),What Would Happen If There Was No Power?(如果没有电世界会发生什么?),The Earth Day of the World(世界地球日)。
(3)发散思维训练过程。写作过程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思维策略。
①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策略1:审好题,准确理解和分析题意及要求,不要急于落笔。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学生往往不仔细推敲题目和要求,提笔就写,结果写出的文章逻辑结构杂乱无章,内容不具有典型代表性,论点也不具有说服力,有时甚至偏离题目。因此,仔细读懂文章要求,审查研究标题,分析主题句或提示句,才能确定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每段的中心思想。
策略2:寻找确定思维发散点,明确思维方向。由各个发散点进行扩散型思维。首先,让学生对文章类型展开扩散思维,想想都有哪些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论述文、应用文等。根据文章类型,调用这一类型文章的图式知识及文章结构;其次,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所给的提示句、主题句,展开“头脑风暴”(Brainstorm)思维,这种方法是美国人A.F奥斯本1939年发明的,是一种提出新思想、新方案的方法。课堂上借用这种方法,创造有较多能够相互启发,引起联想,发生“共振”的条件与机会,以便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发挥集体的创造力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当—个学生提出一种设想的时候,就在这一瞬间,这种设想会激发班上其他同学的联想能力,当学生们卷入“头脑风暴”的洪流之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思考,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多路思维。再者,根据文章的类型,把结构词、结构句式作为发散点,就可能出现的或用得上的词汇、词组、句型、进行回忆、联想,选用最贴切,最适合的词或词组。最后,就内容词进行思维发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使用新词,以往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不敢使用新词、难词、大词,害怕出错,因此总是“play safe”来避免使用“冒险词”,这样的文章往往没有新意和深度。当学生在思想内容发散时,不要让他们被技术上的问题所困扰,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使文章内容丰富,词汇运用有新意,文章上层次。
策略3:收敛思维加工。在经过了文章类型、内容、词汇、结构等发散之后,要训练学生善于评价不同思路,选择最优思路进行收敛思维加工。评价选择的标准是提出的思路或素材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是否有极强的说服力,是否有新意。哪些点是切题的,正确的,有意义的,学生要散得开,也要收得拢,形散神不散。因此,训练学生要善于运用文章主题和文章类型结构知识来筛选和组织发散出来的思想。
②落笔阶段的策略。策略1:将各零散的思路设想整合起来,弄清文章的顺序,判断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应放在哪个段落,边写边反复重读,从而产生语感,使得文章思想连贯,简洁流畅。
策略2:利用旁通思维,成稿后交给同学相互评阅,体验别人的思路和技巧,启发自己的思维,提出问题改正错误,修改润色文章。
策略3:总结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经过努力写出的文章,要特别认真地进行思路总结和反思。思考自己是否已掌握了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通过训练掌握写作技能的目的。回忆自己作文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力图概括出条件化和策略化的思维规律。写作后的反思能使学生从具体的作文训练中概括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知识,而这种知识正是发展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关键。
(4)发散思维训练结果分析。
注:评分以国家英语四级为标准,满分为15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全部高于对照班。实验班两位教师的评分基本接近,因此评分标准是有效的。从表中看出,对照班的每—篇文章的成绩都比实验班低,而且实验班的成绩随着训练的加深,距离逐渐拉大。实验证明发散思维训练整体效果是显著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
三、结论
经过发散思维的作文与没经过训练的作文有很大差异,实验组的学生从内容到结构,从词汇到句子,从短语到连结词都进行了发散、联想、回忆、搜索、提取、选择的过程,把学过的东西大胆地、尝试性地、创造性的使用,写出的文章具有新意和创意,提高了文章的层次。而在同样的英语水平下,对照组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文章缺少创意和新颖,流于一般。
总之,从学生的作文成绩、作文内容、词汇等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注重过程的发散思维比注重结果的写作更加显著地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层次。通过大学英语写作发散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学生今后会更加注意写作过程而不是写作结果本身。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7.
[2] 谢骏.头脑风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9.
[3] 叶华.研究、发散与创造性思维.科教文汇,2007.36.
[4] 张东海,苑建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常用策略.天津教育,2005.02.
【作者简介】
杨笑红(1967-),教授,文学硕士,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