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群化促进天津高新区发展策略研究

2009-09-16 10:00赵艳华罗永泰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赵艳华 罗永泰

摘要:文章对天津高新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高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集群化促进天津高新区发展的建议,指出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各国区向集群阶段转化是未来天津高新区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天津高新区;发展策略

一、天津高新区发展概况

天津高新区由华苑产业区、南开科技园、武清开发区、北辰科技工业园、塘沽海洋科技工业园组成,规划面积21.85平方公里。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天津高新区规划面积保持基本稳定。1991年国家科技部下发国科发火字958号“关于审定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域范围和面积的函”文件,规定天津高新区总有效面积为22平方公里。1995年国科发火字032号“关于调整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范围和面积的函”对天津高新区区域范围作了调整。调整后天津高新区总面积由22平方公里减少到21.85平方公里。1995年以来,天津高新区区域范围没有大的变动,经市政府批准,在科技部规定的四至范围内又征用了一些土地,实际征用土地面积达到34.83平方公里。

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主导产业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增加值之和占第二产业的比例达到了59.46%。以石油化工、冶金、交通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仅仅占天津高新区总产出的6.28%,而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第三产业中,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05%,53.87%和36.08%。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技术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两项相加占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到63.92%,说明天津高新区服务业以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

二、天津高新区存在问题分析

天津高新区各工业园区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方面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重点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增势强劲,但是,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在规模和质量上与国内外发达工业园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龙头企业。从企业规划结构看,高新区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87.2%的企业收入在千万元以下。相比之下,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联想、深圳高新区拥有华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摩托罗拉等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可以带动一大批配套企业和服务企业,对这些区域的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并且贡献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进一步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供了财力支持。按照创新理论,企业只有一定的规模,才有能力进行创新,缺少龙头企业成为天津高新区发展的软肋。

2,各工业园区缺乏有效整合。天津高新区实行一区三制,高新区的中心区华苑产业区由市高新区管委会进行全面行政管理,政策区由高新区管委会同南开区政府共同管理,辐射区如武清开发区、北辰科技园区和塘沽海洋高新区主要的行政管理由当地政府实施。行政权的分离使得天津高新区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力量形不成合力,产业不能形成合理布局,甚至于会在招商引资上形成竞争。

3,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与天津高新区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地的高新区规划面积是天津高新区的几倍,近年来面积扩张更快,面积扩大到几百平方公里,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海淀园区面积就达到了375平方公里。这些高新区在扩张过程中,实现了超常规的高增长。土地对于天津高新区是稀缺资源,尽管如此,天津高新区在过去的几年里,在经济总量上一直位于全国高新区前列。天津高新区依靠有限的土地面积,在经济总量上挤进了全国高新区前列,但是有限的土地限制了中长期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天津高新区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园区的体制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二是区域内各园区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区域内各园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工业园区存在产业趋同现象:四是部分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内相互配套能力较弱;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区域内外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整合。

因此,天津高新区各工业园区还应进一步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各园区向集群阶段转化,提高集群效应。

三、以集群化促进天津高新区发展的策略

1,科学制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是多样的,工业园区的发展不能照搬某一成功的模式,主导产业选择更要避免产业趋同的现象。各工业园区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科学制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模式。在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必须依托所在区域的产业历史发展、空间地理条件、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目前的产业发展优势等因素,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制定园区特色定位时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依托现有的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特色园区。按照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有外生的,但更多的是内生的。因此,工业园区的定位要优先选择现有的优势产业。二是依托大型项目和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可能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大型项目会吸引大量相关和配套企业的聚集,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也是影响园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空客A320项目落户天津,加之国家政策对航空产业的支持,使天津航空产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航空产业集群雏形。

(2)加快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根植、结网。制度创新是实行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到工业园区落户结网,才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有效扩大集聚效应。政府制度创新就是要形成一种政策调控、间接干预和优质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为此,政府应将促进产业集群根植、结网作为区域经济战略和政策的重心,注重产业集群的培育,制定完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体,积极发展针对集群的专项发展基金、专项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担保、税费减免等措施。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分散的企业逐步向产业集群集中,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3)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实现功能互补。要实现天津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必须处理好新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新区内部各工业园区的关系。新区内部各功能区和行政区要突出产业特色、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群。同时,又要增强功能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要按照产业集群规律,搞好功能组合。二是新区工业园区同天津市其他工业园区的关系。新区在资源、政策、区位、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其他工业园区可能在金融、人才、信

息、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积极。因此,新区应与其他工业园区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资源共享的新功能分区格局。三是新区同环渤海地区其他区域的关系。新区应充分利用天津海港、空港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强同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其在环渤海地区的辐射能力,真正发挥北方经济中心的带动作用。

2,基于产业集群导向创新土地利用模式。

(1)推行园区土地利用准入门槛制度。为提高园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建议推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准入门槛制度。一方面,占地多、能耗大、污染高的粗放性项目不符合滨海新区现代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目标,即使能够给地方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和税收,也应严格禁入;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确定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占地面积、单位面积效益等指标,建立一套指标评价体系。作为选择项目进园的标准,通过指标评价,选择占地面积小、投资强度大、回报率高的优质项目。同时,应使相关准入条件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确保了人园项目均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质量水平和发展潜力。

(2)采用立体开发模式,提高土地集约程度。园区土地开发可采取以下方式提高集约度:一是推广高层工业厂房,在保证项目产业环境、生产、物流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项目占地:二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业,对多层项目,尽量要求仓库、车库等向地下转移;三是适度提高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在园区规划布局上,尽量把土地让位给项目,提高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层数:四是有条件的园区应的尽量借助市区公建设施,不搞“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五是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应充分挖掘边角地、废弃水沟、高压走廊等一切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建设绿化景观区,提高园区的综合环境。

(3)“腾笼引凤”实现土地的二次开发。在土地资源日益稀少,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实施园区土地二次开发战略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发展的能级和水平的必然趋势。从工业园区的生命周期来看,会经历一个起步、发展、衰退的过程。土地利用效益也伴随着园区的生命周期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相对稳定——逐步下降的过程。一般来说。园区在起步之初,各项设施、政策环境和招商水平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处于实际发展的需要,引进的项目可能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土地利用效益较低:随着园区的发展,园区对外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加,一些经济效益高的大型项目会选择园区落户,同时,园区部分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益会显著提高;随着引进项目的逐渐增加,园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一些优质项目可能由于没有足够的发展用地而无法选择在园区落户,而园区内的部分企业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由此出现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此时,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益会出现下降趋势,园区也进入了衰退期。这时,如果不对园区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会快速下降。

“腾笼引凤”就是一种避免园区出现衰退、实现二次起飞的一种土地二次开发模式。通过园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企业的“腾笼”,代之以一些智力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企业“人笼”,进一步优化了园区的产业结构。“腾笼”就是让部分低效企业腾出厂房。实现盘活土地资源。挖掘土地存量潜力的目的。“腾笼”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一是对于长期闲置或半闲置土地,且没有能力开发的企业收回土地;二是对由于市场、政策等原因导致企业规模缩小的情况,缩减企业用地,并在园区的统一规划和督促下重新规划企业布局:三是对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导致土地低效使用的情况,实施土地置换,根据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周边地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为企业实行土地置换。通过“腾笼”园区对闲置土地和低效使用的土地进行了清理,然后利用着这些存量土地“引凤”,引进优质、高效项目。

(4)基于工业生态链进行园区规划布局。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基于工业生态链组织的模式,通过对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可将园区工业用地进一步细分,对位于物质能量循环链的结构,分为生产型企业用地、消费型企业用地、分解型企业用地以及补链消费型企业用地。在用地的空间布局上突破原有规划模式,企业间为实现运输费用最小化,将同一生产链上的企业集中布置。同时。工业园区应在信息和设施上实现高度共享,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又可以减少管线、设施等的土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此,园区在进行功能分区和布局时。应考虑共享设施的服务半径和容量。

3,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聚集的水平和层次。

(1)积极发展补链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应包括研发、设计、生产、中介、运输、仓储、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新区部分工业园区的产业链尚不完整,在一些环节还存在空缺。产业链的补充和延伸应该是今后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未来新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的补链产业应是现代服务业。三是研发。应积极培育科技创新的环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与产学研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科技研发企业进入滨海新区工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四是中介服务业。中介服务业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功能所不及,有助于提高园区的服务效率。为此,应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鼓励服务机构的专业细分,为服务机构创造市场机会、提供优惠政策,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之成为产业集群中信息有效沟通的桥梁。

(2)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产业层次。新区除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外,以冶炼、石油、化工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也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也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应是未来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是。要保持并扩大这些传统产业的产业优势,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调整传统支柱产业。要着力发展三种创新模式:一是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性创新模式,如产品特性或形式、工艺技术得到持续的改进:二是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性创新模式,即集群内企业在特定的技术平台上以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而展开的创新活动:三是向技术关联域发展的渗透性创新模式,即新的产品或工艺技术在集群内传播、溢出和渗透,从而将一个创新活动发展成一群创新活动。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