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文言文自读与归纳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09-09-11 08:25吕玉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阅读

吕玉民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归纳能力的提升很有必要,其方法有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通过阅读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阅读;归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25-02

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比阅读现代文更难一些。通常学生学习文言文多是硬记课文和教师的讲解,能融会贯通的甚少,因而自主阅读能力偏差。学生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多凭猜测,就是这种情况在中考考场上的主要表现。这一现象如不改变,对学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不利。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格外关注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和归纳能力的问题,开展了相应的探索与实践。

一、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增大

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的比例很大,据笔者粗略统计,约占25%,仅比高中少四个百分点。可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当然也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文言文的自读能力以及知识的归纳能力很有必要。

二、学生自读和归纳能力的培养方法

学生自读和归纳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其共同点是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善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笔者曾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作过一些培养学生能力的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点:以重点课文带一般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归纳能力。

1.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除了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之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就被教师的“满堂灌”给灌没了。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教师讲课时只要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

在《捕蛇者说》一文中,有“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以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一段文字。这组句子,意思不难理解。但有三项知识需向学生交待:一是“曩”的读音、意义;二是“者”的意义;三是“十无一焉”、“十无二三焉”、“十无四五焉”的数字表达。

“曩”文中有注音、释义,学生看注解可以自行解决;“……者”在此作代词,教师稍作提示,学生可说出准确的含义;关键是第三项,这既是本文重点,又是阅读文言文时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读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跟“今其室”的意思联系外,还必须向学生交待:文言文中,数词后面往往不带量词,在述译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要补上一个相应的量词。学生懂得这一重要环节后,“十无一”、“十无二三”、“十无四五”三句的述译就全解决了。

不同的年级,重点、难点各有不同,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2.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和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初中文言教材,文言知识很丰富,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有些知识容易掌握,有些知识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然后把它归类,从中认识掌握它的规律性。

例如,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就是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攻克这个难点,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在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列举典型的例句,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分析归纳。

环滁皆山也。(《醉翁享记》·欧阳修)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左丘明)

人有百口……不能名其一处。(《口技》·林嗣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姚鼎)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

这些例句,平时在讲读课中学生已初步懂得,能说出各句中活用的名词和它的意思,但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它有什么规律,学生不大清楚,通过对上述例句的分析练习,他们不难概括出如下几点规律:

(1)名词后面带宾语,宾语前又别无动词;

(2)名词直接被副词或动宾结构修饰;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

(4)名词后面带补语,补语前又别无动词;

(5)名词作谓语,又不能同主语构成判断句。

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特点后,以后遇到这类情况,就有判断的依据了。

又如,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对文体知识不会产生太多的考虑,在指导课内自读时,主要侧重于文章结构和句式分析即可。一般而言,议论性的文言文,可以分别从文言词法、文言句法、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列出提纲进行引导。例如教学《捕蛇者说》,可以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通假字和使动用法的词;然后要求学生找出诸如宾语前置等不同类型的句子。学生通过找词找句,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最后让学生分析引论部分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内容,结论部分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对课外自读课文的知识归类方法也掌握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和归纳能力的问题很有必要,运用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的方法,通过阅读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全面认识是有效果的。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