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发展态势研究

2009-09-10 04:43郭德君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2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模式

郭德君

◆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模式有不同的理解,但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单级全球化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它只会妨碍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抑制了一些其它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文化的主导格局还应是多元并存,而文化的多元化也必须依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来调整方向,从而真正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民族文化 发展模式

经济全球化的界定

关于经济全球化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界定经济全球化,但当今世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作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浪潮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洲、各个国家都处在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生产、商贸以及消费的网络之中。

许多国家都以空前的开放程度和其它国家保持交流、沟通和往来,劳力、技术、资本等流通不断地超越了国界而走向了世界,世界因此进入了一种保持互动的整体关系网之中。而且这种全球化并不单单表现在资本的全球流动、资源的全球配置、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的出现等经济领域,这种势头对与之相关的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冲突中,不同形态的文化在发展与变化中已呈现出一种整体的互动性,在这种动态的交流和整合中,一些文化的发展已出现一种难以分清你我,异中趋同的发展态势。这种趋同性不仅表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一些大众化、流行性的表层文化的简单认可和接受上,而且在一些诸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深层次文化中也表现出某些深刻的共通性。这些反思促使人类形成了某些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些相同或相似的观念和价值标准使得具有人类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确立并成为全球自觉遵循的范式和惯例。这就预示着这种发展趋势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使人类超越目前存在的各种冲突和对立的格局,从而迎来一个全新的、消融了各种差异的文化发展空间。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差异问题及解决

全球化进程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是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最终完成的结果,而是一种正在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文化虽然彼此认可乃至相互吸纳最后走向了消融,但与此伴随的一个情况是:一些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也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冲撞甚至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诸如民族心理、语言、价值标准、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这些深层的民族特征以及许多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依然存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超越民族性而过渡到全球化时代,更重要的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由经济水平决定的文化进步程度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在很长的时期内,一个超越民族或非民族的“全球化”文化不可能马上产生,各种民族文化的冲突和对立也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全球化固然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契机,但同时却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矛盾,这个问题如果不很好的解决,经济的发展就会缺乏坚实的文化动因,一些严重的文化危机甚至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全球化文化中民族问题的产生

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将各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加以综合提炼以后,表现为以下两种:其一是将全球化看作是一种单级运动,即将某种固有的文化模式加以推广,这种推广过程被视为全球化。在当今世界,这种情况尤其是指西方现代化的普遍模式在全球的扩张,这其实是西方文明的全球化,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也必然是趋同于西方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步西方文化发展的后尘。另一种观念则认为全球化实质上是多元化,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过程,这种意义下的全球化文化包含了多种体系的文化发展模式,同时也包含了那种消融了各种文化成分在内,已经难以分清你我的趋同性文化,这种趋同性文化其实就是前边简单意义上所理解的全球化文化。无论是这种容纳了多种文化体系在内的全球化文化还是那种趋同性的文化,其实质都是一个多维度的开放系统,其发展格局为多种模式共存,这就是这种全球化文化的典型特征。

对全球化不同的理解必然造成人类实践活动的差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外来文化借助先天性的强势、优势,通过大众消费品的倾销、大众文化的传播等方式,力图将自己文化的消费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施加给别人,这种带有强权性质和有明显输出色彩的文化传播其实是一种文化殖民或者文化霸权现象,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带来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它首先夸大了自己文化的优势,而忽视了其它文化的特殊性和民族性,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其它一些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以至于会使一些民族文化走向衰落和消亡,并使以这些独特文化为核心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其次,这种倡导一元化的、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扩张主义在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强加给别人时,必然会导致一些民族主义者甚至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激烈反抗,从而会加剧世界的动荡,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失去了一个和平的环境。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也不是凭单方意志就能行得通的,否则它只会阻碍全球化的进程,给这个世界造成动荡和不安。最后,一些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以他们的模式为主的全球化也有扩大资本输出的目的。文化始终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它和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息息相关,它既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反馈于我們的生活,当西方的生活消费品在世界泛滥乃至扩张时,与之相伴的各种生活消费品等就无形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无疑就扩大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利润,西方国家正是以文化为先导而后再来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相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而言,这势必扩大了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

文化以民族为依托,通过民族这一载体存在和发展,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客观上讲,任何文化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文化的个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文化的共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世界性特征,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包含了各民族文化间的一般性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但是,各民族文化的一般特性特征又无法代替多样性的个别文化,共性不能抹煞个性。由此看来,具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单级全球化都是不可行的,它只会防碍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抑制了一些非西方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使它们走向了衰落和灭亡,它实质上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全球化。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国家的文化激进主义者却积极地去迎合这种只以一种文化为发展主导的单级的文化发展模式。他们认为,本国经济和社会的落后乃是落后的文化所致,因此要彻底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走完全西化的道路。他们认为只有完全舍弃固有文化,才有可能为建设新的文化扩大内涵空间,而这种新文化就是他们所渴求的西方文化。他们不知道西方文化固然有它的优势,但是它也是在自己的土壤上经过历史的积淀并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它之所以使西方走向了繁荣,是因为它和西方社会的各个系统保持了密切的整合,因此才有了巨大的文化张力,将这种文化完全移植于另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并不见得能开花结果。许多发展中国家落后于西方国家有很多原因,当然确实有文化上的劣势,但首当其冲的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对整体上落后于时代的文化价值体系进行反思和解构,而不是完全将它们抛弃。在这个反思解构的过程中再吸收西方文明中一些有益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分,这样才能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然文化发展一元论还有别的表现形式,自从上个世纪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经济起飞以后,又有一种新的论调出现,即认为儒家伦理实是推动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于是一些人又纷纷唯日、韩马首是瞻,无论从经济发展的模式還是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莫不以学习日、韩为荣。但东亚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一些人又过分夸大了儒家伦理中的负面效应。之所以对儒家伦理的评价一波三折,这是因为在不同时期,一些人都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态度去看待儒家伦理。儒家伦理,关键要看它与哪种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它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层面对东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只有以一种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儒家伦理,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扬弃,儒家伦理也才可能发挥它积极的文化功能。以上事实说明: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发展模式,即使是生搬硬套与我们的文化相似或者脱胎于我们传统文化的文化发展模式,也不能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无论何种意义上的一元化发展,它都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特点,不同文化有不同文化的特性,只有兼容并包、兼顾其它,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二)维系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解决思路

要维系多元化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给各民族文化以平等发展的权利。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体系中,只有给予各种文化,尤其是处于劣势的社会文化以平等发展的权利,整个社会的发展才能保持和谐,因为文化的核心层包含的是社会意识,而种族、性别、风俗等都可能成为社会意识觉醒汇聚的焦点,综观国际风云,许多国际事件的背后几乎都包含着这些因素。因此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必须使人们认识到确保各种民族文化平等发展权利的重要性,力争消除各种歧视和偏见,这是保持多元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确保这个前提的基础上,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可谈。

多元化虽然强调注重各个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但民族文化的发展绝不能脱离时代发展的潮流,闭关自守、孤芳自赏只能导致本民族的文化走向衰退,以至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被迅速淘汰。虽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确实包含着相当的哲理性,但综观各种文化的兴衰成败,绝没有不受其它文化影响而孤立发展的文化。由此可见,全球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使一些民族文化马上消亡,只是它空前地加速了各种文化的交流而已,这就是全球化真正的内涵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它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文化的主导格局还是多元并存,而文化的多元化也必须依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充满各种契机和挑战的新伟大变革时期,在人类文明之苑中,将是百花齐放,各种文化在形式上无论是冲突,还是交流,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必将相互吸纳,互相整合,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水晨.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

2.孙立梅.全球化?民族化——回应经济全球化浪潮 发展我国民族文化[J].兰州学刊,2003(1)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模式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