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

2009-09-09 05:42
职教论坛 2009年1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陈 军

摘要:从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表现和危害等视角,对新升格高专教师这个特殊群体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与社会认知、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体层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陈军(1958-),男,河北邯郸人,硕士,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哲学与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7-0057-02

职业倦怠(iob burnout)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他用职业倦怠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心理状态。1981年,Maslach等人提出职业倦怠有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感衰竭,二是去个性化,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著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不能获得职业的高期望值,从而产生疲劳和情感衰竭。由于新升格高专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以及他们在与别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了他们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研究发现,新升格高专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部分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的重要原因,最终必然带来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本文拟对新升格高专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表现和危害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一、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导致新升格高专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

1职业因素:学校转型中的教师角色冲突与工作严重超负荷。随着近年来高等向大众化的过渡,高专层次的在校生规模也在大幅度的膨胀,这些学校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新升格高专在制定招生计划时,不结合自己的校舍情况和师资力量,遵循经济规律而无视教育规律,急功近利地盲目扩招,使得一些教师在为人楷模和教育功利化面前也产生严重的角色冲突。

在上课形式上,许多新升格高专,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选修课,经常采取大班上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上课的效果,使教师的工作严重超负荷。最终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进而导致部分教师心态失衡。

2组织因素:组织变革带来的不适应与组织评价体系科学性的缺失。原来中专时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对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有的还要求参与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创建。广大新升格高专教师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提升,更新教育与教学理念:在课程开发方面既要注重深度,又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横向拓展。组织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往往造成很多教师心理方面的巨大压力。

部分新升格高专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激励方面,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依然沿用中专时代的评价制度,造成一些教师在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时施展不开手脚,在教学终端评价时不能获得相对称的有效激励,工作缺乏成就感,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3个体因素:教师自我应对效能低下与个体期望值难以满足间的困惑。由中等专业学校向高等专科学校过渡,首先意味着学校的性质将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化,中专主要以教学为主,升格后广大教师科研能力的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师个人层面、所发表论文和所参与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决定教师本人的职称晋升与聘任,最终将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科研能力方面的缺失往往造成一些教师因完不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深感自我应对效能低下。

教育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往往使广大教师比较被动,难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主要表现为新升格高专招收的学生往往和同层次专科学校的学生相比显得素质偏低,学生学习习惯差,适应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教师要实现预定的教育与教学目标谈何容易!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对与其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种种困惑。

二、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不良后果

(一)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目前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一下几种类型:一是兴趣缺乏型职业倦怠。这类教师对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与科研不感兴趣,对自身角色缺乏热情、工作动力缺失;二是能力缺乏型职业倦怠。高专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操作活动,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与安贫乐道、甘于寂寞的毅力,更需要通过系统的理智训练过程而形成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新升格高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缺乏这些能力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从下手,从而产生倦怠:三是目标缺乏型职业倦怠。新升格高专中一些教师由于没有追求学术突破的激情而安于现状,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成就感缺失导致倦怠:四是岗位失落型职业倦怠。由于部分新升格高专教育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置身其中的部分教师在遭遇现实的挫折时,常会因为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称而产生职业倦怠。

(二)职业倦怠的不良后果

职业倦怠感会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职业倦怠对教师自我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新升格高专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导致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者使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者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部分教师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认知方面,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丧失理想,缺乏动机,倾向于低自我概念。在情绪方面,当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要求与加快教学节奏时,部分教师深感情绪紧张、不安、易怒、急燥,动辄会责怪并迁怒于学生,对工作缺乏热情与活力,感到沮丧、无助、失去控制感,容易消沉或敏感易怒、神经质、低容忍度、自我评价降低。

其次,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下降和人际关系紧张。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在人际关系上,部分教师往往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

三、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决策与社会认知层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新

升格高专教师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并加以有效实施,以提升新升格高专教师的适应高教工作的教科研能力。同时,政府要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有关政策和法规,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增加对高校的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另外,在高校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等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定一整套的标准,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和专业化。当然更需要充分运用社会舆论来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消极心理。减轻心理压力。

其次,学校组织层面。学校评价制度的科学化与人文化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要改革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加大教师参与管理的力度,降低职业倦怠感,应着力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最终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复合性评价体系,并以合理的激励机制降低职业倦怠的程度。同时,学校要实行开放式的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使之成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的问题,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经常组织多种有益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第三,教师个体层面。任何外在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都必须依靠内因起作用,新升格高专教师个体自我心理调节是降低职业倦怠、获得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各种压力面前,新升格高专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在认知上,新升格高专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应正确认识自己事业发展的可能与限制性,不能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和挫折感。要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做到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负,要辨证地看待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合理地评价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同时,教师个体还要不断地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培养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以舒缓精神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再者,新升格高专教师要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不仅可以增进人际理解,开阔心胸,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应对技巧与水平。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