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探讨

2009-09-09 05:42陈葵晞
职教论坛 2009年17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院校实验室

摘要:从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分析入手。分析了职业院校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归纳了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工作过程;职业院校

作者简介:陈葵晞(1969-),女,广西桂林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验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7-0010-02

教育部2006年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调研情况显示,无论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实验室建设都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是还存在高校间实验室发展不平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定位不清晰,师资队伍水平滞后等问题Ⅲ。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功能定位是核心。定位不清晰表明实验室建设的思路不清,目的不明,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体规划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有效引导。如何建设实验室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献进行研究。但是鲜见将课程设计方法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的文献。事实上,专业定位决定了课程设计方法,课程设计决定实验室功能定位。本文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的定位和课程体系,进而对管理类实验室功能进行定位,并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工作过程方法。对职业院校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职业院校的定位与课程体系

根据定位不同,国内高等院校一般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与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院五个类别。如果仅从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来看,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院校都可以称为职业院校,那么,可以笼统的将高职高专院校、一部分教学型大学归类为职业院校。在现有的职业院校中,尽管都是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但是课程体系却不尽相同。当今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的包括三个类别:学科课程体系,能力本位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体系强调基础的作用,常从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客观世界的现象和本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

能力本位课程则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目标,关注的是学习者能否达到行业的具体能力目标而不是知识,但是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强调职业能力时,对完成相应职业的工作过程的描述和体现不够,学生在掌握了相关职业技能后,由于对工作过程了解不足,面对具体的工作,也可能面临不知从何人手的困惑。

工作过程方法是近几年被零星介绍到国内的一种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由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原创,该方法提出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最后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由于其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而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而有效的保证职业教育和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要求达到一致,因此被誉为国际上最先进的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被引进国内后,主要应用于工科专业,因为工科专业的工作过程更直观,并且更容易被掌握。

二、职业院校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导向

(一)职业院校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实验室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功能:科学实验研究功能、开放性服务功能、学术交流功能、人才培养功能。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人才培养。因为实验室作为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场所。培养人才的定位差别使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研究,在较短的教学周期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主要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或将专业知识、技能具体运用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实训,从而实现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功能。

(二)职业院校实验室的导向

如前所述,传统的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教学目标不是针对岗位需求,而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或者将一些理论知识零散的应用于实践,在教学内容、形式上较单一,和学生就业真实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具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学习实用性不强,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就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大都需要在上岗前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专业培训才能适应岗位需求。根据传统的实验与实训课程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实验室,在与产业或岗位的结合、参与竞争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2007年,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一个报告中指出:“中国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10的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因此,结合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符合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所需具备的组织管理、技术操作等综合知识的实训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这样基于工作工程的实验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职业院校实验室的导向应该明确为工作过程导向。

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特点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硬件投入少,软件种类多。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是计算机,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实验用具。如会计手工实验所使用的算盘、印章、账本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在案例讨论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使用的桌椅、劳动争议仲裁使用的模拟仲裁庭的相关硬件等。

经济管理类实验软件配置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两个方面。基础平台主要安装有操作系统Windows XP、Office、企业级网络及管理平台等。

专业软件平台的功能来说,主要包括SAS系统、SPSS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财务软件(金蝶、用友等),金融证券类软件,各类模拟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生产运作管理模拟软件等)、测评软件(如人才测评软件等)。

(二)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功能定位与职业教育相背离。职业院校从事的是职业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的将教育与职业相衔接。但是现有的职业院校中,其课程体系大部分是学科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的培养;注重“传道”与“解惑”,忽视“授业”:注重学科体系。忽视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必然对实验室的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倾向于科学研究,注重验证性实验。而职业教育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是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强调通过实验或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技能需求的无缝连接。因此,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与职业教育的目的相背离。

2实验人才引进与实践相背离。由于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受制于人编的压力,高校只能引进双高人才:高学历、高职称。因为高职称人员意味着调动,手续繁杂,不宜批量调动,引进难度大,所以学校更原因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应届硕士、博士生。对实验教师队伍也是如此,因为人编的限制,高校普遍不愿从企业招聘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从而导致职业院校中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强的实验人才。同时因为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实验教师比一般教师“低一等”的错误观

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3实验教学教材与工作过程相背离。现有的实验教学教材往往作为一种现有课程体系的辅助手段出现,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中,相当部分是采用学科课程体系,使用的实验教材也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编制的,各实验之间的关系被认为相互分割,各个实验分散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零散的训练获得一些零散的专业技能,但是并不能了解其专业领域涉及到得主要工作过程,更谈不上掌握相关专业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效果差。

4学科课程体系制约了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因为职业院校中相当部分是采用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在安排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科的相互关系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由此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学科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老师按照学科划分专业,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时,只能按照学科进行分块,分散进行实验室建设,分散组织相应的实验活动。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仅学习了一些看是系统但不知如何应用于实践的经济管理知识,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增大了师生教与学的难度。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

(一)建立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实验室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育与职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其桥梁就是工作过程。因为无论岗位如何分工,在各个专业岗位上一定表现为各个专业工作过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有可能是:招聘、薪酬、培训、绩效、档案、保险六个岗位,也有可能是人事专员岗位(含招聘、培训、档案)、薪酬专员岗位(含薪酬、绩效、保险)两个岗位,无论岗位职能如何划分,招聘、培训等所包含的工作过程都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室建设是高等教育与职业相衔接的体现。

(二)建设强调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

既然实验室建设时基于工作过程的,那么就需要建设一支熟悉实践工作过程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抓好三个字“引”、“育”、“借”。“引”就是要从其他的单位引进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当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最佳途径就是从实践性岗位上引进(主要是一些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部门、企业)。“育”就是学校自己培育,途径主要是将教师派遣到一些经济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借”就是在人才不流动的前提下,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相对来说,“借”最为方便、快捷,但是不稳定,“引”最彻底,因为从实践单位引进的人才最了解实践工作工程,但是代价可能过高。“育”显然成本较低,但是相对时间较长。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组合。

(三)编制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教学教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教学教程就是要体现实验教学的职业教育特点。因此,要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再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就是通过实验教学教程表现出来。掌握了“学习情境”,就掌握了行动能力,熟悉了工作过程,就具备了实践能力。实验活动的安排以行业或专业工作顺序为依据,要求不仅在形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摒弃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而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有效的保证职业教育和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要求达到一致。

(四)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设同样必须体现工作过程,否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教学将无法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依托已有的实验教程进行,保证实验能够按照教程的指导进行。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从规划开始就要进行建设思路的调整,树立服务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充分反映行业需求的目标,与各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建设一个既符合社会实践需要,又有一定前瞻性的实验室。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职业院校实验室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