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

2009-09-09 05:42胡锦妃
职教论坛 2009年17期
关键词:理论课计算机课程

摘要:初步探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法

作者简介:胡锦妃(1971-),女,江西吉安人,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研究及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7-0022-02

计算机是现代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21世纪的学生如果不会操作计算机,那就和我们以前说的“文盲”、“法盲”一样,给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等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那么如何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呢?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产生的基础之一,老师一旦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必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开堂讲述word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时,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一现状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先声夺人”、引人人胜。具体而言,就是先不急于讲述它的概念、作用等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先将自己准备好的用word制作的一张精美的明信片或一篇排版精致的散文诗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会一下子被优美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笔者的经验就是,立即抓住机会,引入新课,慢慢让学生学习到这些精美明信片的制作过程和精致散文诗的排版方式方法,让学生将刚刚激发的兴趣保持下去,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习完新课的内容,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可见,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前提,只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传授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要不时地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如果能恰当地设置疑问,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答疑解惑中尝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讲述excel表格处理软件时,将一张工作表上的数据复制到另一张工作表时,同样一模一样的表格为何复制到第二张工作表时,所有的长数字在单元格中显示不出来,而是以“井”号所替代呢?这时,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寻求原因,并让学生相互之间探讨、议论、各抒己见。在这种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及时对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给予肯定,然后再仔细分析讲解,让学生恍然大悟的同时,求知的热情也得到激励,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又能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比如,教学光盘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教具能直接与学生的形象思维挂钩,强化记忆,对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寓教于实践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这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往往首选“机房教学”模式,既把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安排在机房进行。同时,为了方便理论课教学,还可以把机房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并在服务器安装管理软件,通过投影仪授课,在上理论课时,教师讲,学生听,在上实践课时,学生可以直接跟着老师同步操作。

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心无旁骛,又可实时看到授课内容的实践效果,在讲解一段内容后,当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习,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操作机会,做到“人人过关”、当场见效。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还可以考虑穿插一些趣味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绘制一幅图片,练习使用一些小软件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自由上机练习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弥补理论课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三、转变教学组织形式

计算机基础课是应用型的技能训练课,而不是单纯理论课。既然教学目标重在技能训练,那就得重新考虑教学组织方式。

因此,应把学生放在整个教学的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去操作,去形成技能,老师的作用就变成了辅导而不是灌输。

当前,在西方国家计算机培训中较为流行的方式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明确的任务作为课堂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实践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总结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借鉴这一方式,在每一阶段甚至是每节课的学习之前都要向学生明确本阶段、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且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为基础和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最优的学习情绪。

比如: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先将产品介绍、教学课件、成果展示等幻灯片样本给同学们放映,从而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课后再让学生完成一个联系实际的题目,如用pwerpoint做一个幻灯片,介绍本学校面貌、规模等概况,而没有必要布置给同学们过多过繁的练习任务,否则,教师布置的作业会像一堵高大的墙,让学生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不仅可能堵塞学生学习的情绪,有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退缩的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之,教师以生动活泼、简洁明了、极具吸引力的“简单”任务进行激发,往往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有效地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笔者曾经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章,就发现,以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理论知识很多,笔者便将其内容制作成课件,在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或图像,配合内容由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效果,以其声像并茂映入学生眼帘,传人学生耳中。

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大屏幕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便得到了有效强化。

再次,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能灵活方便地调整教学信息,可以达到控制教学节奏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同,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

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目前,多媒体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主要授课模式之一,能否正确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是一名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备条件之一。

五、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体现了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法。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得到掌握,对于发给学生的每一个任务,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那么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往往达不到最佳效果,甚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只能学到了“一鳞半爪”的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因此,老师教学的前提是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前树立了充足的信心。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为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文件、文件目录、资源管理器。对于这一章的内容,可以说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题目的陷阱很多,比如有将home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删除,不细心的同学就会将home文件夹中所有的内容或hmne整个文件夹删除,这些小小的问题可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为自己没错,但结果是错误的。

如果教师不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可能同样的错误再犯一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法是,将发给学生的每个任务,让其完成后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当然这些题都是我自己针对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编写的)。这意味着,每次进行测试都提供两套以上的题目供学生进行隔行考试,以保证考试成绩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收集上来后进行手工阅卷(也就是一题一题看学生的操作)。

此外,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且对照上一次指出进步的方面,然后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在今后操作中应注意哪些知识点,并且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加以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触动。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常常抱怨,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从来没有教师发反馈单给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受到老师重视。而一旦能够得到老师的反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则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收获喜悦和成就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产生认为计算机课枯燥乏味的不良情绪。

总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的不同,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我们都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力求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计算机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