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教数学

2009-09-08 06:32尚俊书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圆柱体所学体积

尚俊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地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和谐情境

教学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亲近,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教学中,我注意改善教学进程中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尽量不用一般“命令式”、“问答式”语言,而改用对学生充分信任,充满感情的“谈话式”语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当我接过新班时,抓住学生刚升入新年级具有新鲜感的机会,创设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交流感情。先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将和你们一起讲故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一起漫游数学王国。”然后开始教学新课。这样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平等地环境中学习,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学习就不会感到有压力而产生兴趣,自愿接受我的指导和帮助。

二、创设悬念情境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提出学生想不到的或者不易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设计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如教学“角”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也可以把东西缩小。可是有一种图形,放大镜在它面前就失去了一切功能,既不能把它放大也不能把它缩小。这是什么图形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它。”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四、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学习了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设计活动方案后,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如:华艺商场现有某种商品100个,这种商品的单价为100元,该商场决定对这种商品开展促销活动,准备从全部销售额10000元中拿出1000元让利给顾客,请你为华艺商场设计一个促销方案。这是一个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开放性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的设计。

五、创设竞争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六、创设冲突情境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创设生活情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

猜你喜欢
圆柱体所学体积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