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娟
摘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动点;动法;存在问题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名称。即使在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一、“活动化教学”的背景
“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早期起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卢梭认为:“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获取教训。”“不要教他们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我们只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卢梭著《爱弥儿》)。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行求知,体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法。
2.理论上成熟并走向教育实践,发生在杜威时代。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而经验都是由“做”、由“活动”得来的。“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方式”(注:赵详麟等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为此,学校必须围绕儿童的各种本能的活动和社会生活经验这个中心来组织课程,提倡“活动—经验课程”,并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亲自主持了活动教育的教育实验。
3.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活动教育思想开始萌芽。较为明确提出这一理论主张的是荀子。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这充分说明荀子既重视“闻”“见”等感性认识向“知”的理性认识的提升,同时更重视理性的“知”向实践的“行”的转化,并将“行”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目标。闻、见、知、行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教与学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90年代初,我国将活动课程纳入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活动课程第一次以国家课程的“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并由此揭开了我国活动教育研究的新篇章。活动课程自进入正式课程的那一刻起,就给我国一向冷落沉寂的课程界注入了一贴兴奋剂,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掀起了活动教育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如何进行“活动化教学”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学生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其中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学生为我鼓掌;失败时,学生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学生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系?”“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系?”“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没有关系?”“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系?”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都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呢?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资料,总结得出鸟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