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的述评

2009-09-07 10:06黎奕林
职教论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培训

摘要:迄今为止,国内虽无关于农民工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专著。但是从2003年开始,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开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论述自己的观点。学者们主要从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意义: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模式及内容: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责任以及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借鉴意义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能见出我国在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

作者简介:黎奕林(1978-),江西定南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6-0039-03

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尚无关于农民工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专门论著。2003年9月9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规划》对农民工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规定和要求。2004年4月,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支持,在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随后,全国各地相继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对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研究也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开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意义研究: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及内容研究: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责任研究: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借鉴意义研究等。

一、关于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研究

在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认识上,学者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可以促进他们真正的转移出来。周济部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教育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形容,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跃。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劳动力要真正转移出来,也要有这样‘惊险的一跃,而实现这一跃,就要依靠教育和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将影响他们外出所从事的职业、行业、收入等。杨金凤、张清霞利用山西省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外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年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出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行业、就业地点、就业时间和收入,非正规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劳动力的收入。同时,成尚军和王艳丽认为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我国有13亿人口,60%多是农民,多年来,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国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生产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升级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结构性的供需矛盾。阻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有效缓解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从2003年我国提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至今,各地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促进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成了我国学者最为关注的领域,他们主要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及教育学的视角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2005级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硕士高存艳对南京、昆山两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共收回47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农民工对“来城市工作之前是否参加过有关技能或技术的培训”这一项回答:141人回答“是”,占29.8%;回答“否”的有284人,占60%;另有47人未作任何回答,占10.1%。胡娇、洪俊在《农民工培训的原则及路径探索——基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一文中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培训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一样外出务工前鲜有接受技能培训、技能水平落后的特点。这些研究充分说明当前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紧迫性。

当前,由于农民工普遍缺少一技之长,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劳动技能较差,很难进入文化层次要求高、劳动技术含量高、报酬丰厚的行业就业。他们外出打工大多从事脏、重、苦、险等工种。为了更好地在城市务工经商,农民工存在着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普遍需求。很多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可以获得劳动技能证书的培训班。在青壮年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之中,这种需求还要强烈一些。在韩秋黎、石伟平、王家祥的调查中也显示:农民工对培训的认同和期望情况是除11.6%的人对培训持否定态度外,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培训有用”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农民工对培训能提高技能水平反映出较高的认同,有84.6%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参加职业技术培训。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严重不足: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因素成为阻碍农民工参与培训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沈秋红提出的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比重的同时,还应鼓励农村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成尚军和王艳丽业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职业培训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建示范性培训基地。同时杨肃昌在《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六点建议》中提出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用财政补助调动受训农民积极性:建立农民职业教育投入管理机制:多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来解决目前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及培训内容的研究

目前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的研究主要有童信的《培训农民工的四种模式》和高存艳的《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童信在文中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四种模式:1、阳光工程模式。主要由中央操作,通过项目的方式实施。阳光工程主要是输入地培训,即劳动力流出的省、县在农民外出打工之前在当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农民工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2、“三单”模式,“三单”的具体含义是“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埋单”,政府和企业联合,采用“三单”形式。在培训机构内进行培训。3、开放职业学校模式。公办职业学校、成人高校主动或者按照政府要求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入学或参与培训项目。4、社区工作模式。街道和居委会发挥自己服务基层、贴近基层的优势,积极利用自身的各种管理项目和教育资源,为工作和居住在当地的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高存艳针对现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内容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地方特点不突出,培训时间和地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认为我们的农民工培训应采取“短、平、快”的模式。“短”主要是指每一次的学习时间短:“平”是指要把握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对象的接受水平,教学内容及其深度要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民工的接受水平,做到两者的协调平衡:“快”是指对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的捕捉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快,把所学技术应用到工作实践的速度快、见效快、收益快。

目前,关于农民工培训内容的研究并没有专门的论述,学者关于培训内容的观点主要散见于一些关于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中,如在《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中,作者认为农民工培训内容与就业需求严重脱节,是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培训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工对技能要求的特殊性,导致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在培训内容和专业设置上,仍然以服务行业的初级人才培训为主,对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大工业、制造业所需的技工技能培训较少,对于进城务工必备的公共知识、法律保护知识、维权方式等方面知识涉及的更少,专业设置层次普遍偏低。有的培训内容仅限于社区服务或自谋职业的相关技能,难以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全面要求。

四、关于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责任研究

政府应在农民工培训中承担责任,而且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其原因就在于农民工培训对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使得政府承担农民工培训的责任成为必要:同时在我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也只有政府有能力承担起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责任。吉林大学王怀兴在其硕士论文《中国农民工培训的政府责任研究》中以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作用为切入点,在对农民工培训和政府责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着农民工培训为什么是政府责任以及政府在农民工培训过程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为主要问题,对农民工培训中的政府责任加以了充分论证。

郭晓鸣在《创新农民工培训工程的政策建议》中论述了应当将农民工技能培训整体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政策支持范畴,创造条件建立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构建具有更强优势和更强带动能力的劳务产业体系。其中主要的做法是:正确定位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合理整合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降低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成本,为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有选择地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构建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

五、关于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借鉴意义研究

18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等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这些国家率先开始向城市化进程迈进,并在此进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因此,这些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在较短时间内大批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后。由于城市工业化对劳动者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成人职业(技能)培训立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的教育培训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培训相类似。李少元在《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一文中介绍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举措或政策措施,立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教育、培训的多种需求,从国外经验或教训中,寻求借鉴和启示,在比较中提出了某些对策建议,加深了对科技进步与教育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良性转移的重要保证的认识,对有关决策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学者对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上述研究,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研究视野较为狭窄,研究内容有缺漏

农民工培训是一个复杂的事物,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哲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从社会性、经济学的视角围绕农民工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其中还有一小部分从教育学的视角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模式及内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我们更好的认识、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相对于现在蓬勃发展的农民工职业培训而言仍然是很不够的,我们现阶段更需要从多种视野下对农民工职业培训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研究还没有出现理论专著,以往的研究主要散见于某些期刊杂志和硕士、博士论文中。这些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多有重复,对问题的认识也较为空洞肤浅,缺乏深入的探究、分析,导致论述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并且在研究方法方面,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应该是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国内的研究虽然有些实证性的研究,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导致实证研究停留在经验的、零散的研究范式下,研究成果显得十分零散,缺乏说服力,不能揭示问题实质。

参考文献:

[1]周济.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J].求是,2004(11).

[2]杨金风,张清霞.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及收入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的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3][8][10]成尚军,王艳丽.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商场现代化,2008(11).

[4]贾林.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J].吉林蔬菜,2008(3).

[5]柳娥,蒋爱群,李菁.农民工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报告分析[J].http://zntb.chinajournal.net.cn.

[6]韩秋黎,石伟平,王家祥.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7]胡娇,洪俊.农民工培训的原则及路径探索——基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9]沈秋红.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19).

[11]杨肃昌.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六点建议[J].发展,2005(4).

[12]童信.培训农民工的四种模式[J].农家科技,2007(4).

[13]高存艳.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J].职教论坛,2004(6).

[14]邓晓丽.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5]王怀兴.中国农民工培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16]郭晓鸣.创新农民工培训工程的政策建议[J].四川省情,2007(6).

[17]李少元.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5(7).

责任编辑刘扬军

猜你喜欢
农民工职业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