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途径研究

2009-09-07 10:06
职教论坛 2009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知行合一教育模式

孙 进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扭转德育实效性不断弱化的趋势,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应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重塑合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导向,完善德育内容,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途径研究,实现德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知行合一;教育模式:途径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文化与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课题号:08SJD8800084。

作者简介:孙进(1964-),男,江苏姜堰人,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8-0053-02

新时期全球化使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更新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和内在需求,结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和道德规范,正确定位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实效性德育教育模式,让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社会,挖掘学生自身的道德潜力,加强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途径研究,这是以培育学生价值观念为己任的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审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的职业学校德育理论的重塑

(一)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观念面临的新挑战

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重视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容。“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从我国情况来看,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意识、价值观念随之涌入和渗透,世界互联网的作用更是加剧了这种渗透和辐射。反映在职业技术学校生活中,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是依然固守并强化传统一元化的价值观念,还是趋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吸纳和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德育何去何从,这是以培育学生价值观念为己任的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审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德育新理念的对策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对全球化挑战,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必须重塑合理的职业学校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行合一”,重视道德养成教育。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本质特点是“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因此,德育过程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不是一般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是要把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由理论的认知变为对象的现实行为。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应该是开放性的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无法拒绝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浪潮的冲击,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实行开放性教育。联系当代社会实际,通过校内外环境接触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内化自身的道德品质,践行自身的道德行为。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德育不应该以圣人、神人、至人的形象去要求现实的人,而是以关注人的生活为核心内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引导人的正确欲望,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新时期道德教育所必须认真对待、做出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道德教育正面对着何种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的变革?道德教育所要发育的是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它要发扬的是什么样的人类精神?道德教育从目的、任务到内容、方法所要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理念,可以说离开了人。离开了关于人学理念的思想,我们也就无从去解决道德教育中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二、德育目标导向的建立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里所说的目的,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的规范认知、心理发展、能力提高等方面所要达到的规范要求。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必须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道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方向加以调节和控制。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过程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一)把握方向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首先要把握住方向。事实证明,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者、优秀拔尖人才和大批合格人才,是职业技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规定和首要职能,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而且必须突出把握的办学方向。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坚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才能把握德育的正确方向。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构建目标

目标是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它的建立不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道德状况,体现导向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目标模式应是主体的、多维的,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发展诸方面的要求上必须体现出层次性,反映出个体差异。德育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向。并在政治觉悟和服务社会上确立具体目标层次。

1政治觉悟目标

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地确立爱国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三个目标层次。忠于祖国、热爱祖国是对学生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塑造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觉悟的先进者,这是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最高要求。

2服务社会目标

其层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一层级是为社会之所需,主要培养遵纪守法,讲文明、有礼貌、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好公民,这是健康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基础文明,第二层级是为社会之所树立,主要培养人格健全、职业道德高尚,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这是现代社会所要求树立的道德品质,也是全体学生要逐步确立和不断提高的道德素质;第三层级是为社会之所倡,主要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觉悟、努力创造新的生态文明和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先进者,也是学生中的优秀者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三个层次,简而言之,就是“遵纪守法,崇尚道德,忠于理想”。

三、改革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实效性弱化的根源

新时期,德育生态以其与改革开放之前截然不同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利益主体、利益观念的多元化;国际、国内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带来了思想

观念传递的多样多维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获取过程中的结构变换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教育者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教育对象利益的多元、思想观念的多样及其在信息获取方面主体性增强等等。从德育实施方法方面来说,表现为:一是实施的智育化,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学生德育分数居高而实际表现差的双重人格现象。二是实施的强制化,造成难见德育实效的现状。三是实施的形式化,不善于寓德育于人文、社会等课程的教育之中,未能使德育在学生思想深处扎根。

(二)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内容、方法实效性的对策

1改革完善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教材内容。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内容源于教材,“教”与“学”都离不开教材,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学科理论建设的发展,教材有的内容已显得过时,有的新观念有待充实。因此,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德育网络,革新那些毫无时代感、远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教材内容体系,充实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理论观念,使德育教材更有系统性、层次性、教育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德育应回归生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的德育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驱力。同时应看到,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人们所关注的政治性问题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生活性问题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因此德育教育内容应从政治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他们的学习、交往、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全球化在促进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使学生容易产生盲目的“西方崇拜”和“信仰危机”,导致精神价值的缺失。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更应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将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提升到对人类文化的历史性和整体认知层面。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转化为奋发有为、建设祖国的自觉行动。

要加强健康人格教育。健康人格是指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这是做人的根本。当代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受挫折较少,心理素质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一些学生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

2改革传统的职业学校德育方式。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但要避免一味的“满堂灌”。要发现学生的德性潜质,通过课堂特定的“道德时机”。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法”、“道德情境法”、“自主演讲法”,采取演讲、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尺度,认识道德判断的标准,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从“传道”、“体道”上升到“悟道”,帮助学生成就理想。

二是着力创建校园文化。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应充分利用大职业技术学校园的人文资源,努力养成学生应有人文素质。使学生的道德本质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三是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内化自身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词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词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晓辉,赵中建,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国光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学校知行合一教育模式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视唱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