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09-09-06 06:26周洁文高宏毅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计算机应用培养方案

周洁文 高宏毅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包括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方向,贴近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就我院如何贯彻执行16号文件,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一些介绍,供同行参考。

2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2.1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路与行动路线

笔者所在学院是2004年新办的高职院校。成立初期,社会有生源,学校有资源,就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且招生也很“热门”。但那时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参照本科制订的,用这种“本科压缩”型的教学计划去教高职学生,免不了会出很多问题。我们也采取了不少“修补”的办法,对这一教学计划作改进;但改来改去,始终难以摆脱原有框架的束缚。到2007年,我系首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我们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学习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经验,制订了如图1所示的改革思路与行动路线。

2.2专业方向的调整

从网上调查得知,软件技术人员是当前IT业最为热门的职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也是可以瞄准这个职位方向。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网上的这类信息,往往采自大

城市、大企业,对于我们这类地方办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注重本地区的信息。其实,我们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想多数进入到大的IT企业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弄清楚本地区广大的中小IT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走出校门,从本地区IT人才需求的调研入手,开始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定位的工作。为了搞好调研,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简便易行的问卷调查表。我们通过走访企业、网上通信等形式开展调研。在分析统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找出了本地IT企业最为需要人才的工作岗位。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改为软件应用。为了让所有的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为两个层次,一是进入大的IT企业作软件程序员,二是到中小企业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员。

2.3目标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

我们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到IT企业考察、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对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和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将各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员岗位再细分为计算机(含网络)管理员、电脑文员和计算机营销员三种。对这几种人员的岗位工作的分析见图2。

3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3.1培养目标所需的能力分析与核心能力的确定

这项工作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为关键、较为困难的一环。说他关键,是因为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连职业所需的能力都未弄清楚,如何以他为本位?说他困难,是因为前面的几项工作是显性的;而能力则往往是隐性的,需要既有一线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才能体察、分析得出。我们召集了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育专家一起对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和典型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列出的能力进行了归并、筛选、整合,由此绘制出专业能力体系图,见图3。在该图中,“S”与“T”两模块属关键能力模块;“A”、“B”、“C”、“D”、“E”为专业能力模块。根据培养目标,专家们一致认定“C 数据库应用与编程能力”模块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应用)专业的核心能力模块。

3.2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有了能力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确立学习领域和编制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等都较为容易。构建课程体系要注意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二是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遵循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做。

为了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我们遵循能力形成规律,精心设计“生态树”型的教学进程。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第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主;第二学期以培养程序设计、数据库使用等单项能力为主;第三学期将单项能力培养进阶、加深加宽;第四学期以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第五、六学期进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见图4。

4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

4.1教学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以下一些观念亟待转变:

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中,技能总是“雕虫小技”,学问才是“博大精深”。故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用了很多时间“打基础”,学了很多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而实际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训练;再加上沿用陈旧的教学和考试方法,让学生读“死书”,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现在,我们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专业技能是“练”出来的。在新方案中,就设置了打字训练、装机比赛、网页制作比赛、考证操作强化训练等内容。

转变“只重专业学习,忽视素质培养”的倾向。我们发现,用人单位人事干部现场招聘时,往往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一些基本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几句问答,便被用人单位“刷”下来。而一些发展前景很好,但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企业,也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去。这些情况表明,我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抓得不够。通过学习16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我们认识到素质是靠“养”出来的,在高职教育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精心设计了职业素质的培养方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关爱他人等人文素质。

4.2教学内容的改变

吸纳企业意见改变教学内容。我们让企业参与到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决策,把IT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如Java程序设计,过去仅为选修课,学时数也不足,学生只能学到一点“皮毛”,无实用价值。现在,我们将它改革为由两门理论课和一门实训课组成的大课,总学时增加到200多学时,课程教学内容也按企业的意见作了很多调整。

课证结合。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试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开展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如“VFP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在此目标之下,设置了创建自由表、自由表操作、数据库管理、查询、视图、报表、表单制作、VFP应用编程等八个分任务目标;这八个分任务目标与考证的“VFP数据库平台”的八个单元的操作题是一致的。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是根据教材而是根据分任务展开,而且还可以将“高新考证”试题库的操作题直接作为平时上机的训练内容,不需要另外再办考证培训。我们的做法使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达到90%以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教学方法的改革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多门课程中应用。如:“VFP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课程项目是设计实现“图书管理系统”;将“VB程序设计”和“SQL数据库”两课捆绑在一起,其项目是“学生宿舍管理系统”;“Java程序设计”课的项目是“学生选课系统”;“网页制作三合一”课程项目是某“精品课网站建设”。我们选择的项目,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相匹配。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一门课,就完成一个项目,使学生有成就感。

融“教、学、做”为一体。我们的做法是,把一门理论课和一项实训课合为一体,围绕“做”一个实用项目,根据能力形成的规律,在教学阶段,以“教”和“学”为主,使学生掌握做项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训阶段,以“练”和“做”为主,通过“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做”项目所需的操作技能,最后“做”出一个实用项目的设计制作。

4.4培养模式的变革

采用“2+1”的培养模式。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方面,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是以在校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和实训为主,使学生初步具备顶岗实习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三学年,只安排综合实训(或岗前培训、项目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孰前孰后是没有关系的,以找到顶岗实习单位为准,也可以同时进行。

开办“订单班”。为了更好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与计算机行业协会的培训机构等组织共同开办订单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使用行业、企业的培训资源;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更为贴近职业岗位的专门培训,了解到更多的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眼界,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加深对社会、对职业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先人一步接触到就业机会。事实表明,参加订单班的学生往往在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方面优于未参加订单班的学生。

5结束语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改革探索的实践表明,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超过95%,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王宽. 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 北京:铁道出版社,2006.

[2]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M]. 北京:铁道出版社,2007.

[3]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经验汇编[M]. 北京:铁道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计算机应用培养方案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