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泰明 宋贤钧
摘要:结合两年来建设国家示范性软件技术专业所积累的经验,针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我院提出以“五个零距离”为办学理念,并从教学计划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并论述总结了发现的问题与累积的经验。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工作过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办学过程中,始终以“五个零距离”为办学理念,落实“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问题,使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这些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与说明,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适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工作。
2教学计划与人才市场程序员技能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将教学计划转换为学习领域方案
我国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问题,大家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即培养处于IT行业人才结构“金字塔”底部,社会需求量最大的程序员(或叫“软件蓝领”)。培养目标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后,对于作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的教学计划,要确实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广泛调研,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程序员职业技能的需求,制订一份能真正体现人才市场对程序员职业技能需求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计划与人才市场对程序员技能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将教学计划转换为学习领域方案。我们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 广泛调研IT行业公司对程序员的招聘要求,进行岗位分析,摸清市场对人才技能的需求。
在制订专业学习领域方案前,首先要摸清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才市场对程序员职业技能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先招集有关专业人员和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大家认为职业技能培养任务书中学生可能要学习的技能项目全部列出(一个技能项目相当于以前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并列出每项技能的分项技能,设计了一个如表1所示的岗位与职业技能调查表。
表1中列出了20多项程序员技能大项,每个技能大项又列出了包含的技能小项,要求被调查人员对列出的技能大项根据其在程序员职业技能中的重要程度给出权重值。对于每个技能大项包含的技能根据其在该技能大项中的重要程度也给出其权重值。被调查者也可以添加技能大项,并列出其包含的技能小项。另外,很多IT企业通过Internet发布招聘信息,这为我们进行程序技能调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几百条程序员招聘广告用类似于表1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与统计,得到了大量的程序员职业技能需求信息,为我们制订教学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由专家委员会共同讨论,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职业技能大项和课时分配情况。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以企业人员为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此我们成立了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资深开发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计划制订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根据表1统计分析的结果,共同研究确定要开设的职业技能大项(即相当课程门数)和教学课时分配情况,并确定出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在职业技能大项确定后,由专家组分析每个职业技能大项应该包含的技能小项,并根据教学课时对职业技能小项进行适当的取舍,最后确定出每个职业技能小项的课时分配,以及技能类别(分为一般技能、重点技能和核心技能)。
(3) 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建立学习领域方案的动态修订机制。
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层出不穷,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学习领域内容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掌握最新和目前流行的开发平台,确保学生在两年后就业时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学计划的动态修订机制,核定时间为每年新生入学前,完成对教学计划的调整。例如,在2005年,根据调研和专家意见,将专业平台课程由从VC++调整为J2EE,并在培养方案中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由C++改为Java,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这种调整还是比较及时的。
3实训基地与工作现场之间的“零距离”——将实训基地转换为工作场所
校内实训基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之前,没有能力顶岗,企业也不可能允许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这个空缺只能由学校自身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来承担,如何才能更好地模拟校外真实的工作场所,我们提出了校内实训基地与工作现场之间的“零距离”要求,将校内实训基地转换为工作场所。
我们在建设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时,根据目前我国软件公司常用的开发模式,将整个实训基地以玻璃隔断分为10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区,每个工作区为一个软件项目开发组(或工作室),每个开发组配置4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1台打印机和1台交换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开发区。将该实训基地按照软件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起名为“智博软件开发公司”,制订了公司管理条例、软件开发流程、软件编码规范、各种文档编写规范等文档,并且将公司管理条例和公司文化理念等重要文档制作成镜框,挂在每个工作室内。学生的考勤和考核也按公司化的方式管理,制订了考核方案,计划购进一套考勤刷卡机,学生上课(即上班)时和下课时(即下班)都要进行刷卡,完全营造一种企业的文化氛围,实现实训基地与工作现场之间的“零距离”,进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
另外,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建了两个可以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实训室,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作为我们进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场所。
4教学过程与职场工作过程之间的“零距离”——将教学过程转换为做工程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工作化、工程化、项目化,即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职场工作过程之间的“零距离”,将教学过程转换为做项目,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例如在“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由教师对各种开发人员角色进行了定位,老师作为项目经理,而每个组有一个项目负责人,每个项目组根据所开发软件的不同,将项目组成员分为程序员、网页设计员、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员、文档员、测试员等。由项目经理主持,每个组(乙方)在软件开发前先要与教研室(甲方)签订模拟软件开发合同。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纳入考核范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老师)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个里程碑,每个里程碑的开始阶段由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发研讨室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解有关知识与技能,并给出开发要求和标准文档。这样,教学过程(即软件开发过程)完全按照软件公司开发一个中小型软件项目的流程进行,每个组完成的开发成果,由甲方组成评审验收小组,对乙方进行答辩。这样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教师起一个组织者与辅导员的角色,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要有完善的学生工作手册等资讯材料与教学资源。这种教学模式拉近了学生学习过程与职场工作过程的距离,为“零距离”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材与工作项目之间的“零距离”——将教材转换为涵盖技能知识的学生工作手册
教材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中资讯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一本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相配套的高质量学生工作手册,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领域学生工作手册编写方面,我们提出了学生工作手册与工作项目之间“零距离”对接的理念,将学生工作手册转换为涵盖技能与相关知识的工程项目任务书,基于这种理念我们与国内某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核心课程“工学结合”的教材。我们对这套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其主要创新点是:
(1) 以工作领域的工作场景组织工作手册内容。打破以往程序设计语言教材中,以章节、知识点和语言体系组织教材内容的框架,将Java语言的学习分为10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根据学生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点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以一个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设计为内容,再给出学生工作与操作流程,并将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
(2) 按工程规范来组织内容。学生工作手册中的内容完全按照目前软件企业开发软件所广泛采用的事实上的编程规范和标准进行开发过程组织与软件代码的书写。
(3) 开发平台实用化。使用目前软件公司广泛使用的Eclipse为开发平台。
(4) 按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进行项目与案例的分析。
6教师与软件工程师之间的“零距离”——将教师转换为软件工程师或软件项目开发经理教师是教学质量之本,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关键问题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是培养职业性、技能性的实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学生工作后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与专业教师团队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职业技术院校要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教师与软件工程师或软件项目开发经理之间的“零距离”,将教师转换为工程师或项目经理。
在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助理讲师要取得与程序员级别相当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讲师要取得与软件工程师级别相当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副教授要取得与系统分析师级别相当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为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社会或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以取得IT权威认证或国际认证;
(2) 支持专业教师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校外企业兼职;
(3) 要求专业教师在每年的假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工程实践活动;
(4) 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5)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外聘软件行业资深开发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并且要求每学年的讲课时数不能少于20学时。
7结束语
目前,各个职业技术院校都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重要的是每个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摸索出一条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作者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说明,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1-43.
[2] 曹京生.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13-115.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REN Tai-ming, SONG Xian-jun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ur hospital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the national model building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based on work process” of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ome of the main issues encounter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ograms,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of five teachers to explore some useful and practical.
Key words: software technology; the work process; 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