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档案管理》专业版块的看法与建议

2009-09-06 06:26豫同仁
档案管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收文档案学版面

最近在工作之余翻阅了一下2008年第1-5期《档案管理》杂志(以下简称“第1-5期杂志”),由于对专业版块情有独钟,精心细读了该版块各个栏目的文章,引发了自己对该版块14个栏目的点滴看法与建议,在此不揣浅陋,斗胆一一道来。

1、学者对话。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两篇“学者对话”文章:一篇是吴品才与张照余的《关于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对话录》:另一篇是潘连根与刘东斌的《关于“大文件”概念的辨析》。前一篇与其说是“学者对话”,不如说是“学者问答”,建议以后不要再刊载类似的“学者对话”,如果刊载的话当放在“学者问答”栏目下。后一篇虽然两位学者观点相左,一人说上一大段话,另一人接着对上一大段话,感觉对话的味道似乎不是太浓;不如一人说一小段话,另一人对一小段话的效果好些,建议以后刊载“学者对话”的文章不再要这样大段大段的对话,要小段小段的对话,最好使用一些小标题,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2、理论探讨。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41篇“理论探讨”文章,其中不乏经典佳作,譬如张甜甜的《公民与档案开放主体权利不对称引发的思考》(第1期)、丁海斌的《电子文件特点新论》(第2期)、黄世吉占的《关于科技档案本体论若干问题的探讨》(第4、5期)等。但也有一些所谓的理论文章,洋洋洒洒上万言,烟云雾罩,旁征博引,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建议此栏目以后多刊发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和比较务实的对解决实践问题具有实质性的启发与指导的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文章。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文章一般每期应控制在3篇以内,每篇一般不要超过4个版面,最好以3个版面为宜,因为长度并不代表深度;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文章一般每期应控制在5篇以内,每篇一般不要超过3个版面,最好以2个版面为宜,因为此类文章关键不在长短,而在务实。这样,“理论探讨”栏目文章一般每期要占到20-25个版面.最好不要超过25个版面。关于文章的选择.每期最好刊登1篇或2篇具有颠覆性的文章.以彰显杂志的特点。譬如刘东斌的《论收文不是档案——四论档案形成在前》(第1期)、李兴利的《“档案执法监督”质疑》(第3期)、张强的《存史与利用的博弈——关于档案馆核心职能的辩证思考》(第5期)等都是写得很不错的颠覆性文章。

3、争鸣。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9篇“争鸣”文章.几乎都是上乘之作。譬如王茂跃的《“收文”不是档案论质疑》(第3期)、归吉官的《也谈“档案包含文件”——兼与管先海先生商榷》(第5期)等。建议以后每期最少刊发1。篇或2篇高质量的商榷性文章。最好是和上一期或上上期杂志刊载的重点文章商榷的.譬如第3期刊发的王茂跃的《“收文”不是档案论质疑》就是和第1期刊发的刘东斌的《论收文不是档案——四论档案形成在前》商榷的、第5期刊发的归吉官的《也谈“档案包含文件”——兼与管先海先生商榷》就是和第4期刊发的管先海的《论档案包含文件——从发收文角度看档文关系并兼与刘东斌先生商榷》,以彰显杂志的“争鸣”味道。每篇“争鸣”文章最好以2个或3个版面为宜。

4、业务研究。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35篇“业务研究”文章。其中很多篇都是研究业务问题的精品之作,譬如李兴利的《从文献研究看档案馆工作》(第1期)和《试论只归发文》(第4期)、谢建波的《当前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第2期)、陈勇的《<电子签名法>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影响》(第3期)、卞咸杰的《汶川地震对档案馆建筑安全设计的启示》(第5期)等。当然.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第5期刊发的14篇文章申我看有将近一半似乎应该放到“工作园地”栏目更合适。建议以后每期刊发10篇左右研究具体业务问题的文章.每篇以2,个版面为宜,最好不要超过3个版面.总体应在25个版面左右为宜。

5、专题沙龙。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10个“专题沙龙”帖子群.可以说每个“专题沙龙”帖子群都是围绕一个档案学理论或业务问题展开的,其中不乏精品跟帖,但有些跟帖有待进一步精雕细琢。建议以后每期刊发2-3个“专题沙龙”帖子群(最好其中1个是围绕档案学理论展开的、另外1-2是围绕档案业务问题展开的),每个帖子群以2个版面为宜.最好不要超过3个版面.总体应在6个版面左右为宜。

6、调研报告。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14篇“调研报告”文章.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譬如吴雁平的《开封市档案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查询利用情况统计分析》(第1期)、翟丽娜的《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2期)、何玉琼的《我国公共档案馆网络信息服务分析及启示——基于公共档案馆网站数据统计分析》(第4期)、钟其炎与杨丹娟的《档案博客的现状调查分析》(第5期)等.但有些恐怕当纳入粗制滥造之作的范畴。建议以后每期刊发2或3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每篇以2个版面为宜.最好不要超过3个版面.总体应在6个版面左右为宜。

7、业务答疑。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5篇“业务答疑”文章.每期1篇。这种形式很好,对实际工作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只是感觉每期1篇有点少.建议以后每期刊发2-3篇这样的“业务答疑”文章.每篇以1个版面为宜。

8、(学术)杂谈。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11篇“(学术)杂谈”文章.几乎每篇都是精心打造的小巧玲珑之作.建议以后每期刊发2-3篇这样的“(学术)杂谈”文章,每篇以1个版面为宜。

9、秘书苑。这是一个非常设栏目。只有第4期刊发了2篇。

10、书评(评论)。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6篇“书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可读佳品。譬如金波和孙丽婷的《首部系统总结档案学研究成果的著作——评<档案学研究进展>》(第2期)、李秋丽的《我眼中的<维系之道>》(第3期)、管先海的《2007年<档案管理>杂志理论文章佳作回眸》(第3期)、黄霄羽的《立魂·守魂——西方档案学的发展轨迹》(第4期)等。建议以后每期刊发1-2篇这样的“书评(评论)”文章,每篇以2个版面为宜,最多不要超过3个版面。11海外采风。这是一个非常设栏目.只有第1期和第4期各刊发了2篇.共计4篇.建议以后每期刊发1篇这样的文章。

12、业界动态。这是一个非常设栏目,只有第1期和第3期设有.具体又分国际动态、国内动态、省内动态三大块。各占1个版面。建议以后每期都保留这个栏目.刊发最新的国际、国内、省内业界动态消息。

13、名刊集萃。这是常设栏目,每期刊发兄弟档案核心期刊文摘12则,信息量较大.1个核心期刊1则.且从老大到老幺依次排列.感觉有点梁山英雄排位次的感觉.建议以后每期刊发此类文摘应灵活些.不一定非得1刊1则且从老大到老幺依次排列。

14、工作鼬。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41篇“工作园地”文章.此类文章虽是“鸡肋”.但杂志社恐怕也有难言之隐.建议以后尽量少刊登此类文章.每期保持在5-8篇为宜,最多不要突破10篇,每篇以1个版面为宜.最好分散在各期,不要集中刊发在最后几期。

蔡千树:豫同仁先生如此精心细读《档案管理》杂志专业版块。让我感动。豫先生对专业版的每一个栏目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编辑工作有重要启发。我们会召集编辑人员认真讨论这些意见和建议.汲取有益之见.警醒麻木之点,开阔思维之路。最后真诚感谢豫同仁先生.并希望更多的读者、作者对《档案管理》杂志多多点评、指教。

猜你喜欢
收文档案学版面
农业科研单位收文管理的几点思考
基于ESIA法对基层国有企业收文管理的优化研究
浙江省地方性高校收文质量研究
——基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收文数据的统计分析
运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思想解决企业收文管理痛难点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