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峰
体育健康课的课堂气氛是评定课堂质量好坏的直接依据.在课上,教师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调动体育课课堂气氛,使体育课中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学生互动,才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1.掌握心理学,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体育教学,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思维而且要反复练习,感知活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掌握了感觉、知觉的心理活动规律,便可以更好地运用教学环境造成的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课上内容的学习.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根据意志活动的规律,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信心,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根据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因此,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摸清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特征与变化规律,会给自己掌握教学主动权、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2.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
体育教材项目繁多,内容极其丰富.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身高、体重、心理特点等来安排教材内容,对于课堂的气氛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前,由于身体生长发育尚未完善,身体素质比较差,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多安排一些技术简单、难度小、运动强度不大的教材内容,以适应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
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阶段的体育教材,应根据男女生具体情况来安排.
女生与男生相比,在生理、心理上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体育的困难.比如,在生理上女生肌肉力量差,体内脂肪多等;在心理上,女生一般比较爱美,在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艺术感、韵律感等方面都比男生强.所以,在安排女生的体育教材时应特别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的难度、强度不应过大,可多安排优美、富有艺术性、节奏韵律较强的内容.
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日趋完善,身体素质逐渐增强,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因此,在安排男生的教材时,动作的难度、运动的强度应与年龄的增长相适应.
只有教材的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才能正确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一项教材内容往往有很多种教法,要避免机械单一的教法在体育课上多次出现.根据巴普洛夫的观点,重复是形成和巩固所学内容的必要条件,但重复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直接联系的简单反复.机械地反复会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相互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切磋,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使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才能培养出创作型人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因此,当教材内容固定后,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体验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4.师生互动,激活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有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情感、思想、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在师生接触的过程中,师生要相互敞开心扉,进行多信息的交流,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走进宽松愉快的学习天堂,这样学生才会放开心态、个性凸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同时,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我们体育老师的行为过分注重教的行为.当前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要求教学行为要有互动性,学习的内容也要有互动性,也只有当学生置于这种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时,才能产生学的积极性.而只有师生教与学真正互动了,才能使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由理想变为现实,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又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在体育课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锻炼,学会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要发挥学生的才智潜能,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课上起着主导作用,体育课上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思考,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