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活数学的实践研究

2009-09-03 09:55周志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知所学数学知识

周志平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力求在生活中培养创新能力,在生活中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为了能使初中生能真正懂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我进行了以下实践与研究.

一、转变意识应为先

1.树立生活意识.让初中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在此过程中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回归生活.如在平时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活动课,事先进行设计,让学生事先了解与教学有关的一些生活实际,积极主动地制订方案,探讨问题,提出各自见解.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中得到生活的境界进一步升华.

2.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教学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会思考.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3.培养探索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联系实际有三环

1.巧用实际,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还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故意搬了一只破凳子,放在显眼处.学生顿时纳闷不已,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不需任何语言,学生已兴趣盎然.这时我故作坐下状,学生立刻大喊“周老师,不能坐!”见时机成熟,我便问:“老师给你们一根木条和一些钉子,你们能把这破凳子修好吗?”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破凳子人坐下去要摔跤的事实,我提出是否能把这破凳子修好.学生们议论纷纷,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从而达到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兴趣和动机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借助日常生活中与自身有密切联系的事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促使学生迅速拥有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材料,对比强烈,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2.挖掘实际,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我在教学方程这一课时,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我国举行,于是,我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应用题.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本届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要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增强了学习活动的现实感,促进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接着引导学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让学生讨论所要知道的条件.既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又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同时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能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间接使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3.深入实际,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就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劳力调配、装配机器等等.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僵化,对数学失去兴趣.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将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重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与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三、提高能力是根本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自己家里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等.

在学了概率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老师赢.比赛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学生十分疑惑,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2.加强操作,锻炼学生决策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授“相似三角形”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上旗杆的高.旗杆高参天,如何测量?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各显特长: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利用标杆;利用镜子的反射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教师的作用完全渗透在学生自主探究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过程中,既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又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自己探究出教学结论,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最佳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那些片面做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能真正做到这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陶醉在学习的愉悦与成功的体验之中.

[责任编辑:金 铃]

猜你喜欢
新知所学数学知识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