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2009-09-03 09:55周吉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兴趣

周吉平

摘 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到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中体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情景创设;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中多开展竞赛类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如果对学习数学有兴趣,那么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思维活动也是最积极、最有效,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就最清晰、最牢固.这样,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教育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学价值 情景创设 成功体验 数学竞赛 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数学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数学,甚至热爱数学.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

一、在实际生活中体现数学价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如:通过计算可求出任一天是星期几.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今天是星期几?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星期一.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翻日历,学生答道.我说,要是没有日历怎么办.学生显出无可奈何的神情,我借机告诉学生:我可以教你们一个不翻日历通过计算得出任一天是星期几的方法.学生此时的情绪空前高涨,我便将计算星期几的公式及计算方法教给学生,并要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今天是星期几,当学生得到和事实上一致的结论时异常兴奋.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便叫学生计算两个日子:1996年春节是2月19日,这一天是星期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星期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不但有渊博的知识,还要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想努力弄懂该知识点和技能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次团体操排练活动中,某班45名学生面向老师站成一列横队.老师每次让其中任意6名学生向后转(不论原来方向如何),能否经过若干次后全体学生都背向老师站立?如果能,则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问题似乎与数学无关,却又难以入手.注意到学生站立有两个方向,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关,向后转又可以想象为进行一次运算,或者说改变一次符号.让我们再发挥一下想象力:假设每个学生胸前有一块号码布,上写“+1”,背后有一块号码布,上写“-1”,那么一开始全体学生面向老师,胸前45个“+1”的“乘积”是“+1”.如果最后全部背向老师,则45个“-1”的“乘积”是“-1”.再来观察每次6名学生向后转进行的是什么“运算”.假如我们设想老师不叫“向后转”,而称这6名学生对着老师的数字都“乘以(-1)”.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每次“运算”乘上了6个(-1),即乘上了6个(+1),故个数的乘积不变(数学上称为不变量),始终是(+1).所以要乘积变为(-1)是不可能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三、开展数学竞赛,增强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多中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非对数学的重要性有多少认识,而是觉得数学很深奥、很美,几何证明很神,数学运算很有趣.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往往会感觉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热情便会减少.所以,如果课堂形式新颖,语言生动幽默,减少机械化的操作,则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已知a、b、c都是非负整数,且28a+30b+31c=365,求a+b+c的值.

一般学生会认为这道题目无从下手,一个方程三个未知元,这怎么可能确定出它的解呢?其实我们继续观察它的系数:28,30,31,365,联想生活常识,它们恰巧分别是:一年中二月份的天数、小月的天数、大月的天数以及全年的总天数.根据条件28a+30b+31c=365知,要求a、b、c,只要分别算出一年中的二月份和小月、大月的数量即可.显然,一年中二月份的数量是1,小月的数量是4(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大月的数量是7(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即有a=1,b=4,c=7,所以a+b+c=1+4+7=12.

学生每当解决一道难题,心中的喜悦便会油然而生.

不言而喻,学数学应遵循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数学美的熏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优异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很美的艺术,每当遇到精辟的解法,数学的美感便会自然产生,学生也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数学.

四、尝试成功体验,强化学习兴趣

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因为“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

如: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游戏开始后,双方报数要快,不允许拖拉.我们可以分析,要想获胜,其实这是有克敌制胜的策略的.要想要抢到30,先要抢到27,要抢到27,则先要抢到24,要抢到24,则要先抢到21,…,要抢到6,则要先抢到3.通过动脑筋,就可以取胜,体味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给人注入新的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我们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亮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总而言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中差生来讲,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想做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开启数学王国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耕耘思索收获》,2005年.

[2]《新世纪教师道德教育论》,2005年.

[3]《学生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2004年.

[责任编辑:金 铃]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兴趣
在情景创设中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作用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