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鉴赏的审美艺术

2009-09-01 09:03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古典人物形象诗词

邓 文

古典诗词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因为如果能够鉴赏的话,古典诗词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首首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诗歌,借此可以听到古人心灵的歌唱,他们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则是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的枯燥文字,学生也会觉得难学、难懂、难记。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审美艺术,对鉴赏的顺利展开与不断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一、鉴赏形象之美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例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都是诗词中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往往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只要我们细心品味,感受诗情,就会发现美之所在。

1.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虽然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但能通过精当的描写,简练的刻画,在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中浸透作者的情感。鉴赏中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就会体会到作品主人公的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再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2.景物形象。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这时的景物形象就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我们通过鉴赏诗词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事物形象。古典诗词中某些事物作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雁、梅、竹等。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虞世南《蝉》)诗人将蝉人格化,带有明显的自况意味,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二、鉴赏语言之美

诗是语言艺术中最为精粹的一种,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凝练而又有乐感的突出特点。鉴赏诗词时,只要注意这些特点,仔细推敲,就会品味到诗歌语言的自身之美。

1.品动词。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它是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如:“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字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品形容词。在诗词鉴赏中,形容词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抓住诗句中精练传神的形容词去品味,对把握诗的意境,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再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

3.品叠词。叠词用得好,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其中的“依依”和“霏霏”虽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不但把客观的景物显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让人看到了人物的剧烈的思想活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生动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万分愁苦之情,令人叹惋。

三、鉴赏技巧之美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技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鉴赏出技巧之美,有利于准确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

1.析虚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杨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析动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因此,我们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并用心揣摩,就能发现它的艺术魅力,对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古典人物形象诗词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