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009-09-01 09:03黄海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教材

黄海波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弹性发展的空间,是一种“计划经济”的课堂模式。“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参与的兴趣

课堂上,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教学的实效性便成了现实。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心理学表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维,有赖于心理自由,因此营造愉悦的氛围不容忽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人人都有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关爱每一个学生,并且通过一定的语言、表情、行为传递给学生。学生没有压抑的心理,就会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敢于大胆开口,保持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

其次,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如学习文言文《勾践灭吴》,我改变常规文言文串讲教学的模式,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不再觉得课文枯燥无味,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二、根据教材,创设参与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因此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宰下的文学分析式、问答串讲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如我在教学高中第四册节选的《雷雨》时,要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要让学生品味戏剧语言,就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而反复阅读,不能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朗读,还要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或演受到感染,从而对戏剧人物有更深的了解。接着我又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还是假,学生个个参与,踊跃发言,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三、鼓励质疑,提供参与平台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

如文学鉴赏课上,学生正在热烈讨论《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冷酷虚伪,一个学生冷不丁问道:“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最后终于对玛丝诺娃认罪忏悔,为什么周朴园对鲁侍萍却毫无愧疚?”问得好,两者具有可比性,但问题太大,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在肯定提问学生的质疑思维的后,我启发激励学生课外认真阅读《雷雨》全剧以及小说《复活》,并让学生写一篇比较性的赏读文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能从宗教、时代、人性、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作出了评价,这一次探究性的参与课堂教学,完全缘于善于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

四、巧设课堂提问,感受参与的成就感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播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路,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精巧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产生汲取知识营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叫学生想说,令学生愿说。如在教《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就问学生:刘兰芝和焦仲卿情投意合,为什么不能像现代人那样双双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原因在谁身上?学生一听,纷纷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说是为了达到不需要说”。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教材
教材精读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