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09-08-31 06:46郝红红
体育学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学校体育体育教师

郝红红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体育师资培养出现了高学历化、在职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新形势,但我国未能赶上时代步伐。以体育教师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师资培养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3阶段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体育师资培养存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形式化,体育教师培养偏离重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内容不科学等问题。解决现有体育师资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体系、模式、内容、手段、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7-0068-04

从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采用“教师教育”代替“师范教育”概念,这就使体育师资培养出现了拓展空间。国际上出现了培养体育师资的高学历化,在职培养、人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转向综合化的格局。但是,中国的体育教师培养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我国现有体育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

综观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百年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不外乎“依附”。最初的体育师资培养以模仿日本为主,后转向美国,然后到解放前都一直以“美式”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教师教育模式开始摈弃旧中国采用的美国体育教师教育模式,基本照搬了苏联以培养“专才”为核心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从专业设置、学制、培养目标、课程方案到课程所采用的教学大纲、教材,都以引进前苏联为主。正是由于这些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从人员到设备、经费等多种资源,课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业务领域都很少沟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负责在职培训的体育教师进修机构,主要任务仍是学历补偿教育,入职教育几乎没有贯彻到体育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存在二方面弊端: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各自为政,互不相关,难以对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做统筹安排;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层次倒置、互相割据,使得在职培训难以起到继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严重影响了体育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1.2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形式化

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是指体育教师在试用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新体育教师顺利成长、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尽快适应教师职业生活、及早胜任工作岗位、沟通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终身教育观念广泛流行,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一体化倾向日趋明显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教师的人职教育形式化严重,缺乏具有实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锻炼。

1.3体育教师培养偏离重心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师资培养数量上存在总体满足,略有余额状况。体育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高于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青年教师比例大,低职称教师比例偏高,整体素质偏低。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学历基本达标,现在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继续教育方面。但在我国广大农村、边远省市,特别是西部地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合格率偏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世纪末,我国初中、高中、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均基本满足要求。但学历合格率较低,到2000年底,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达标率分别仅为61.84%,57.90%,36.76%。而且目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中,本科学位者占56.19%;硕士以上仅占9.21%,其中博士占有率尤其低,仅0.55%,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师资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状况为教师数量呈相对饱和状态,高学历者比例较低,硕士、博士所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不及20%,这与国家要求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人数达到40%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数据来看,我国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发展不平衡,我国培养的体育教师总体业务水平不高,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任务很重。目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将要向培训目标进行战略转移,即在体育师资匮乏年代,培养是第1位,培训为第2位;而在体育师资数量盈余时,体育教师培训要变成第1位,而体育教师培养则应该处于第2位。

1.4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内容不科学

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还不健全,即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同时,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继续学习的动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思想认识的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致使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也与目前继续教育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有关。无论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

2解决现有体育师资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创新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建立开放灵活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是体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体方向。建构新型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关键是要打破单一、封闭的旧格局,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师培养新格局。体育教师培养格局多元化,不仅指综合型等类型大学的参与,也包括现有师范院校和专业体育学院的学科改造与提升。要根据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培养和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提高的要求,从更高层次上考虑、设计相关的学科与专业。特别是重点师范大学,承担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体育教师的任务,体育教师培养的着力点应当上移至研究生层次。

现在体育教师越来越成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化职业。因此,以往仅以强调师德师风为重的师范教育,必然要被强调专业性和独特地位的体育师资培养所取代。一体化的体育教师培养是“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体育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建立起体育教师教育各个阶段互相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

体育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实质上是组合体育教师教育的内容,变一次性、终结性的培养为连续性、终身性的教育,用职后教育来深化职前教育,又注意在职前教育中体现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并用不同于职前培养的方式解决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

2.2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更高的水平和素质,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多规格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最优秀的体育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很重要,随着国家体育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加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

步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实施“4+2”等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上开创一条新的途径。

2.3创新体育教师培养内容

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构建适应体育教师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注重理念、素质、能力、知识的综合培养,完善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高度关注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空间的教材体系和素材库的建设;强调发展性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完善教育专业体育教师、学科专业体育教师、中小学特级体育教师及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相结合的体育教师教育队伍。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把教学活动的具体问题作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对象,推动体育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为体育教师教育内容和手段创新开辟新路。

2.4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系统集成各种资源,加快体育师资培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就是实施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实施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有效整合教师教育院校、计算机网络、卫星广播电视力量,构建开放的体育教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推进体育教师教育方法与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体育教师教育跨越式发展。

2.5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的制度

在体育教师培养制度中,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制度是保证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首先要严把体育教师入口关。在规范体育教师学历资格要求的基础上,重视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要重视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其次要探索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应使其成为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激发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制定《体育教师教育条例》,将体育教师教育的制度、机构、实施、经费与条件保障、责任等规范化,将教师培养、人职教育和教师培训等制度化,形成政府主导、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促进体育教师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

体育师资培养实行政府分级负责、宏观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并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督导评估;体育教师培养实行以各省为主或省市(地)共管,体育教师培训实行以县为主,省市(地)统筹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管理职能,杜绝多头领导、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

体育师资培养督导评估纳入国家教育督导体系。建立5年为周期的体育教师教育机构资质再认证和体育教师教育质量水平等级评估制度。成立国家体育教师教育质量鉴定委员会,由政府授权对体育教师教育机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和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等进行评估认定。在对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将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核心指标。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发布和督导评估结果公布制度,加强中小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师教育的监督。

2.6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管理

完善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依据《教师标准》,修改《体育教师资格条理》,严格体育教师准入,逐步提高体育教师资格的学历起点。实行体育教师资格试用期、定期再认定制度。实行体育教师资格临时、长期、终身证书分类制度。实行体育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强调对思想品德、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的鉴定。

建立体育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5年为周期的培训证书制度,规定不同职称体育教师每5年进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修得学分登记造册。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互认制度,实行体育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国家培训证书制度相互沟通和衔接,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改革体育教师用人制度,改革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考核奖惩办法,形成体育教师培训与教师管理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促进体育教师自觉学习,激励教师终身发展。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中国体育教师培养正处在转变期,转变的主要标志: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体育教师教育转变;由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转变;由老三级师范教育向新三级体育教师教育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只有体育教师专业化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体育师资培养应该采用混合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际师资培养的潮流来看,我国体育师资培养只有建立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统筹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组成一体化的教师队伍,才能整体优化教育资源机构,解决体育教师培养的困境。

[编辑:谭广鑫]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学校体育体育教师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