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东
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说明文在教材编排中又处于中间阶段,在三种表达方式中起承启作用。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知识的传播、新产品的介绍等都离不开说明文这种文体。学好说明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科学性等主体品质,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一、收集、整理资料,扩大知识范围
让同学们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说明书》,报刊上的知识小品文等,与课文中学过的说明文放在一起,用所学说明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同学们能较快地按要求整理成以下内容:
按说明对象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的两种类型。
按说明顺序分,《说明书》等一类文字为逻辑顺序型;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为时间顺序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说明建筑物结构的为空间顺序型,如《故宫博物院》等。
从语言特点上分,《说明书》等一类属一般说明文,其语言平实准确;科学小品文一般属文艺性说明文,其语言生动准确。
通过练习,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哪些属于说明文体呢?多数同学能提出“数、理、化、地理”等属于说明文体。这样,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
二、“对号入座”,巩固提高
在学习了说明文的类型、顺序等知识后,为了使同学们对说明的方法加深理解,并能够分析应用,触类旁通,我采用了“对号入座”的方法,即教师从课文中选出不同说明类型的句子,让大家填入说明方法的名称,了解同学们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然后反过来让同学们从别处找出各种说明方法的例句,要求尽量从语文书外的文中找。这样大部分同学能从数、理、化字典、词典中找出例句,并指出字典、词典主要采用的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深入引导同学们进行分析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在应用中的作用,使同学们对学过的说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三、设疑解疑,解决难点
说明方法是教学中的重点。说明文语言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先设疑再解疑的方法。
如体会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37.4”米从数量上准确地说明了石拱的长度,用“当时”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同学们能用自己具有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解决。而“可算”一词则表示估计,估计又怎能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呢?这就需要教师解疑。我向同学们讲,语言准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因为赵州桥历史久远,受资料限制,不能全面确切地了解当时建桥全貌,作者根据现存资料来推测,所以此处用词准确。通过解疑,然后再让同学们去课文中找出有疑的句子来相互解答,反复练习。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就较容易解决了。
四、读写结合,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说明文,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在练习说明文写作中,我采用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办法。如让每一位同学写一篇介绍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文章,然后把这些文章交叉交换,星期天让他们拿着对方的文章找对方的家。这样,既考查了写作能力,也考查了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增进了同学们对空间顺序的了解。进行这样的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同学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