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丹
摘要: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核心竞争力,需要深化礼仪教育,本文旨在在对礼仪教育中的实施阶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提高礼仪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
关键词:礼仪教育 教育模板 教学模式
温家宝总理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家马树超教授在论高职教育中指出“高职教育肩负着大批量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目前,高职教育在我国迅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国特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中国特色的职教一定是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二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这是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将接受的一次新的历史使命和一次高标准的挑战。毋庸置疑,我们面对现状必须“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德,深化礼仪教育教学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的“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国粹,而光照于世界,有功于人类。这是我们必须担负起来的重要职责。为此我认为,具体实施礼仪教育的深化要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阶段性教育模板和教学模式的拓展。
一、形成阶段性教育模板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礼仪课,但没有形成系统,跟大一的学生讲授面试礼仪,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涉外礼仪,不仅学生对此兴趣不大,也不利于习惯的养成。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及调查了解,只有实行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形成系统教学模板,才能避免重复教学产生的资源浪费。
(一)新生阶段:校园礼仪的普及性教育
对于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是新奇又陌生的,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实施校园礼仪(课堂礼仪、宿舍礼仪、食堂礼仪、图书馆礼仪、集会礼仪及恋爱礼仪)的普及性教育,交给他们为人处世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规范的礼仪,系统了解校园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群体生活,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待人以礼,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校园礼仪的普及性教育不仅依靠前期的讲座教学,更需要借助教师示范性教育,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校园活动的开展贯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二)大二阶段:职业礼仪的针对性教育
高职教学在大二阶段已开始设置较为系统的专业课程,这时针对专业的不同,开设相关的职业礼仪专业课程,例如酒店礼仪、商务礼仪、秘书礼仪、涉外礼仪等,并授之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行为规范等重要内容,使学生知晓敬业和诚信是职业中富有深刻内涵的道德行为。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告诫学生职业礼仪是无形的资源,它是一种生产力,维持着生产关系,它可带来宝贵的财富,任何个人、企业的发展都与之有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化被动为主动,自觉熟练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各种礼仪规范,熟悉特定行业的运作规律。
同样需要注意,职业礼仪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操作性和专业性,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实践教学课时应大于理论教学课时,同时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各式各样的职业礼仪实践。
(三)毕业阶段:职场礼仪的实践性教育
应聘在即,实践性的职场礼仪训练犹其重要。笔者在教授商务礼仪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反映到因为自己临近毕业,正在寻找工作,但面对应聘,望而生畏。多数毕业生渴望了解更多关于求职方面的礼仪,希望增加职场面试方面的礼仪训练。教师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特别增设职场礼仪的教育,设定一些场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去感受,去体会。实践训练应包括求职礼仪、办公室工作礼仪、会议礼仪、公务礼仪、宴请礼仪等,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场礼仪的点滴细节在协调内外关系以及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关键性作用。
当然,也可在学生参加了实习后组织讨论来分享初涉职场的礼仪经验来提升学生进一步对礼仪的理性认识,从而让学生增强自信力,做到从容、大方,不怯场。
二、使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一)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1讲座式教学
聘请礼仪专家或校内的礼仪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多用于普及性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接触礼仪,了解礼仪。传统的讲座模式以讲为主,学生有可能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讲座中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尤为重要,例如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案例和朗朗上口的礼仪口诀,都有助于学生的接受。
2讲练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学生进行站、坐、立、行、蹲各种姿势,对引导客人、介绍、握手、递物件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则安排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模拟式教学
首先要设定课程总体框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模拟设计,指导学生模拟内容与礼仪情境相符合,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如,在讲授“接待礼仪”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接待场景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5分钟的小品,在小品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迎送等接待时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有条件可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讨论式教学
典型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如在讲授礼仪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二)拓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渠道
1项目式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2观摩式
如教师在讲授餐饮礼仪时,可先讲解理论,再安排适当的实训,笔者安排学生前往一些学校内部宾馆进行实训,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餐具的摆放、使用、以及桌次位次的排列等;又如在讲授求职就业礼仪时,老师在课堂上讲授面试的技巧,再安排学生到人才市场实训,观摩招聘现场,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求职的经历,了解了面试的整个过程。
3示范性
作为一名礼仪教师,教师的自身形象,是对学生最好的直观教育。任课教师除了不断地加强学习礼仪理论知识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训练,注意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感染学生。平时注意自己的仪态,以端庄得体的举止、亲切流畅的语言,真诚高雅的微笑、丰富的社会阅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较强的社交能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羡慕,并以之为楷模。
4活动式
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把礼仪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礼仪美。如组织校礼仪队参加各种接待,举办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举办各种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开展礼仪讲座、评选礼仪典型等,这些做法使学生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高职学生的礼仪形象,
在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及实践渠道的同时,也应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礼仪教学团队的建立,整合资源,将礼仪口诀、案例、图示、多媒体课件等资源进行共享,不断完善教育方式方法,深化礼仪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仁、礼、爱的民族。面对世界金融危局机的残酷现实,中国要复苏要振兴,世界要复苏要振兴,是我们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德、智、技的集合体,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需要砺技修德。因而,礼仪教育教学,提升高职学生素质需要各位同仁将其深化且创新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2]马乐,高职高专礼仪教学改革的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
[3]韩宝军,吕健伟,路明,礼仪教学——通向高职素质教育的桥梁,《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李霞,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
[5]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大学时代:B版》2006年第11期
[6]金湘虹,高职院校礼仪教学探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吴韬,高职素质教育新思路——培养有品格、有修养的技能人才,《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8]罗忠丽,蒋红芝,探析高职院校礼仪课教学,《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2期
[9]周芙蓉,《礼仪教程》,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