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耿
摘 要:高校教师应该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坚持严管善导的工作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用科学理念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奉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引导;情感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84-03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中保持情感维度的和谐性,让师爱发挥“心理调节器”的作用,实现师爱的激励效应、感化效应和调节效应,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情感教育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受到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使德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疑虑与困惑。是什么原因使情感教育法如此的尴尬?如何让情感教育法走出当今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困境?下面从“管”、“导”两方面谈谈情感教育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继承与创新。
一、严于管理,善于教育
俗话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今教育工作者也把“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严格管理,善于教育”作为规范学生行为举止的重要施教原则之一。
(一)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法
所谓自我教育法,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长斯的教育探索实践证明,自我教育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只有让学生自发地激发出主体的需要欲望,不失时机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时,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就没有自我教育,更不可能达到预想的自我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综合素质观念,同时要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力,借以克服自我教育中的障碍。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一出世就开始自我教育了”,这是很有科学哲理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慎独”是指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独处之时,也能自我都督、自我控制,坚持良好的品德行为。老子说:“自知者明,自制者胜。”这就说明老师不在时,同学们是完全能够相互监督、检查的。由学生骨干负责管理,让学生从别人“要我遵守纪律”的意识逐渐转变为“我要遵守纪律”的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独处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亦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又是自我教育的方法。只有使学生的这种能力充分发展了,才有可能使他们将自我教育付诸实践,并收到教育效果。青年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行为规范的形成将影响其终生。因此,引导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关注学生一举一动的同时,还要有选择性地组织一部分同学交流个人自我教育的心得体会,促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批评教育法
所谓批评教育法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削弱其错误影响,使之转化到正确方面来的一种方法。在运用批评教育法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批评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事例和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夹在赞美中的小批评”。这是一种与表扬相结合的批评。二是避开他人的个别批评。这种方式既缩小了对当事人的负面影响,又较好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三是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这种方式既可给学生留情面,又可使学生产生压力,促其醒悟,且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达到超出想象的效果。四是采用暗示的批评。以暗示的手段,在语言表达上多为提醒、启迪之类,让当事人自己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自己问题的危害性,树立求上进的信心。五是进行启发式批评。在批评学生时要点到即止,适时沉默,启发其自我认识,以此达到所需要的教育目的。六是开展反推批评。有时学生还不能认识其缺点和错误,批评时还可以以其错误观点为假设前提,一步步推导出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使其错误观点不能自圆其说,使之恍然大悟。七是进行直接批评。对于那些常推诿责任、事后矢口否认的人,就要采用当场、当事、当时的直接批评,使其无言以对,不得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第二,批评的艺术。学生是否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师的批评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1)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不同性质的错误,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不随意下结论。因为否定一切是不利于学生错误和缺点的转化的。只有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缺点,才能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化消极为积极向上。(2)平等公平、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既然是平等公平,充分发扬民主,就要让人说话,允许犯错误的学生申辩。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师生之间应该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说话要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不能不让人说话,更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原则。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应做到情理交融,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以此为前提使学生懂得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性,再引导学生向先进模范人物及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针对“四种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笔者以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实际把学生分成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群体教育,用“爱”浇灌,用“心”栽培,逐渐形成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分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一)新生教育工作
大一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高中跨入大学,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新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成败,而“关爱”在新生教育中至关重要。针对大一新生思想不稳定的状况,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设计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规划。
(二)女生教育工作
女生教育,一直是整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些高校就开展了女生“四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活动。开展“四自”教育不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举办一系列女大学生喜爱的活动,以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塑造女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和健康的人格。女大学生一入校,学校就“先入为主”,邀请著名的妇女研究专家向女生讲述她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而为女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明确前进的方向。针对女生心理问题多的特点,还把“四自”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周等活动,有效地消除、诊治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
(三)贫困生教育工作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据统计,目前的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贫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大学新生一入校,就要组织各院(系)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然后为这些贫困大学生建立档案。通过贫困生档案库的建立,为高校从整体上开展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时,学校要采取多种激励方法,将原有的单纯助困措施,变助困为奖困。因为有很多贫困生由于自尊心的作用,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所以不愿接受学校的贫困生补助金。因此,改革助学金政策,变“助”为“奖”,扩大奖励面。这样既保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又激励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劲头。
(四)毕业生教育工作
毕业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毕业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打包式”推销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学校每年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制作成表,然后将全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表寄给用人单位。还可以把这个基本情况表挂在校园网上,向全国各地推荐,用人单位随时可以点击参考。这种“打包式”推销让用人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另外,学校还要为毕业生提供网络、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和设备,满足他们求职的需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三、善于引导,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孜孜以求,循循善诱,通过说理、激励、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使所有的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追求发展、追求进步,使之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说理法
“说理法”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是师生思想交流、是非交锋的有效方法,以此达到师生之间心灵交融、情感互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的,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采取讲述具体形象、有血有肉的事例,学生才乐于接受。这样,感性认识才能升华到理性认识,老师所要阐明的道理才能深入人心。
(二)激励法
“激励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利用激发鼓励的效应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1.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是为实现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而激发人的内在潜力的一种方式。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学者或校内有影响人才的故事,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成功的经验;还有学生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优秀人士成才的道路等等。这就是说,老师必须让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永远燃烧,要使他们美好的心愿化成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不断鼓舞激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时刻约束自己完成既定的任务,并通过考核,在适当的时候表扬那些积极向上,努力实现阶段目标的学生。
2.荣誉激励法。对于为社会、为学校、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学生,要适时地给予相应的荣誉,因为荣誉能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对于荣誉获得者,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而对于周围的人,荣誉激励同样有强大的感召力。
3.情感激励法。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得到老师的关心、赞许、鼓励时,便会产生坚持下去的激情;而当其思想和行动不被理解,甚至被讽刺、打击之时,积极性就会受挫。因此,情感激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受到挫折又产生消沉情绪、思想压力较大的学生,老师从关心、爱护学生的情感出发,鼓励学生振奋精神、正确面对过去、坚定必胜的信心,并使他们重拾信心,激活人文关怀的氛围。使情感激励真正展现出强大感染力,能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对比法
所谓对比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比较,达到锻炼和培养鉴别善恶、好坏、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时经过对比与思索,领悟到人生的艰难,认识到唯有用顽强的毅力与之抗争,才能最终取胜。并运用一些感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比较和鉴别,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也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之目的。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要坚持“管”、“导”结合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同时还要育好人,用对社会、对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忘我的爱,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敬业奉献。
责任编辑:刘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