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艺术

2009-08-25 01:51孙士安陈姣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立体化水浒传

孙士安 陈姣娥

[摘要]《水浒传》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我国小说史上有若极其重要的地位。几百年来,它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茶余饭后,办公场所,田间地头,它都是人们永恒的谈资:各种艺术形式视它为题材的渊薮,由它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数不胜数,牢牢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享受空间。

[关键词]立体化;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只要看过《水浒传》,相信每个人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几个鲜活的形象,这归功于作者高超的人物描写艺术。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茅盾先生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传》人物的一个最大特点。”“《水浒传》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诚哉斯言。大师们从大的方面总括了《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本文则从小的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丰满立体的人物性格

《水浒传》作者是怎样让人物性格立体丰满的呢?我认为,一是通过写性格的多面性,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二是通过写人物性格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

虽然《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几乎出现在同一时期,但《水浒传》的人物描写显然更胜一筹。《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常常被批评为“特征化”、“类型化”、“符号化”,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不惜夸大失实,以至于鲁迅认为“显刘备忠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而且《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好像曹操生来就奸诈,刘备生来就仁义,关羽生来就忠勇,诸葛生来就聪明。”《水浒传》的人物却细腻丰满得多,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他们也有性格上的缺陷,所谓人无完人;而反面人物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比如说潘金莲,读者虽然恨她淫荡,心狠手辣,但是我们也为她不幸的婚姻而惋惜,也对追求幸福婚姻的渴望表示理解。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一个妇女想要自主寻求爱情和挣脱不幸婚姻的束缚几乎不可能的。因此,潘金莲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也是一个受压迫、受迫害的不幸者。由此看来,潘金莲的形象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这在电视剧《水浒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另外,作者赋予了许多美好性格的武松,作者也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完人”。在他身上有刚愎自用、虚荣自负、气狭量窄、鲁莽急躁等性格弱点。

且看《水浒传》第二十二回,这时的武松,无论从外形,还是从性格上都算不上一个英雄。从外形上看,武松当时患了三个月疟疾,正守在火炉边向火,瑟缩一团,可见相貌之猥琐;论社会地位,武松当时不过是一市井无赖,“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论性格,更是乖戾暴躁;论世道人情,更是不通,武松对他的救命恩人柴进非但没有感恩之心,反面抱怨柴进听信谗言,不像先前那样对他好:“‘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最相待过。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如果人物性格就停留在这儿,那么武松也不过和“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大枰分金银”、“弄不好便要杀人放火”的李逵,阮小七三流是同样货色。

作者也写了武松的刚愎自用和虚荣自负。在景阳冈酒店中,武松不听酒家苦劝,一口气吃了十八碗酒,却三番五次嘲笑酒家:“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我却又不曾醉!”另外,对于店家关于景阳冈有老虎的劝告,武松也是置之不理,却反诬告店家道:“你留我在店里歇,莫不要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刚愎自用到了极点。

当武松上了景阳冈,看出在庙前贴的印信榜文,方知端的在虎。欲转身回至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可见其虚荣,同时这一寻思,把武松还原为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他虽然英勇无比,但也具有常人的恐惧,令人信服。正如金圣叹所评:“有此一折,反显武松神威。”当然最后作者用墨如泼地刻画了武松的光辉形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铺,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睹,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把武松的英勇,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多样化性格的相互映衬,使得武松的形象真实可信,有血有肉,让人呼之欲出。

二、精当传神的语言描写

《水浒传》的语言来自底层人民大众,显得生动丰富。基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平民语言的风貌。

以《水浒传》中的称呼为例,潘金莲初见武松时,对这个仪表堂堂的叔叔心生爱慕,一迭连声地呼武松为“叔叔”,嘴里抹了蜜似的;称呼自己则用比较谦卑的“奴家”,显出潘金莲的乖巧,羞涩,谦恭有礼。潘金莲对武大的称呼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潘金莲嫌武大“身材矮短,人物猥琐,不会风流”,连称呼也是极不耐烦的,极带侮辱性的:“你”、“我那三寸丁谷的树皮”、“那不晓事的”、“糊涂桶”、“武大那厮”、“你个混沌浊物”。勾引武松时,却忽然改“叔叔”为“你”,“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金圣叹批注道:“以上凡叫过三十九个叔叔,至此忽然换作一个你字,妙心妙笔。”一个“叔叔”,一个“你”,亲疏远近,一望而知。在当时的社会,称呼“你”是很唐突的,即便是关系亲密如夫妻,亦不能“你”来“你”去的叫。武大即在人前,称金莲为“大嫂”,金莲则称武大为“大哥”。只有在不正式的场合,对关系非常亲密的人;或是表示对别人遣责,气愤时,才称呼“你”。可见,此时潘金莲把武松当作自己的人了。用语何其精妙!及至勾引不成,金莲恼羞成怒,对武松称呼则成了“外人”、“武二那厮”、“你”、“冤家”、“你那兄弟”;对自己的称呼也变成了“我”和粗犷豪放的“老娘”。潘金莲心理的发展变化表现的活灵活现。

又如刻画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地位,有“请受”,当发现有人调戏他妻子时,他怒不可遏,双拳紧攥,但发现是高衙内时,“先自己软了。”还为之打圆场,引用古人的话说“不怕官,就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精当传神的语言,把林教头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石秀这个“拼命三郎”,有着坦率、正直、嫉恶如仇、义无返顾但又机警沉着的性格特点,这在他第一次见到裴如海和尚和潘巧云时简短的几句话就可表现出来:“我姓石,名秀,金陵人氏,因为只好闲管,替人出力,从此叫做‘拼命三郎,我是个粗鲁汉子,礼数不到,和尚休怪。”这无疑给两人一个当头捧喝,放尊重些,否则,不会有好结果的。短短的几句话,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

三、含意深远的细节描写

细节是生活的基础,也是小说艺术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艺术。《风雪山神庙》里的细节描写就较好地刻画出了人物个性。差拔让林冲去管料场,他还以为是个好差事。到了那里看到栖身的草棚已经崩坏,四面透风,很冷,当时林冲就想:“这屋如何过得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表明林冲想在这地方好好“服刑”,不是凑合。烤了一会儿火,还是冷,就想出去买酒喝,走之前,把这个炭火盖了,取了毡笠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这里前后两次写他锁门,一个破草棚还锁,足见林冲对看护工作的认真。经过山神庙,他还进去顶礼膜拜,可见他还对安心过日子充满希望,吃完洒回来,看见草厅被大雪压垮了,生怕炭火没有熄而引燃草料场,亲自用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到雪水已经把火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锁了,望那庙里来。金圣叹在这里批了一句: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好端端的一个80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被高俅他们迫害到这种凄惨的田地还没有想到反抗,还甘心情愿地当犯人,还梦想有朝一日再回东京。当看到草料场火起,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逃跑,而是赶紧开门救火。这种忍耐、这种善良,读者都难以看下去。直到亲耳听到门外陆谦等人的谈话时,才恍然大悟,丢掉幻想,手刃仇人,逼上粱山。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了解到林冲从委曲求全到彻底反抗的整个发展过程,这种描写完全是性格化的,显得真实感人,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立体化水浒传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