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东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必要的,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坚持走产学研道路。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分析;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来源单一
大部分高职学校由于比较重视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引进的人才大多来自高等院校毕业生或其他院校师资。这些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企业的工程实践能力较低,尤其一些操作技能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学校在福利待遇和人事关系等问题对企业高级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虽然各院校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对专业实践的要求,但由于教学任务紧张、用人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兼职教师结构比例不协调及素质不合格
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已占60%之多,且大多数来自于企业。国内像上海、苏州、宁波等一些城市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也达20~30%,其中我们的兼职教师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其他学校老师,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是在读的高校学生,且缺乏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因此教学质量较难保证。
(二)制度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证体系
较多院校将其理解为“双师”即为“双证”,同时也为了满足教育部门的达标要求而存在一些水分,造成“名不副其实”。
2“双师型”教师缺少规范的培训制度
高职院校的教师平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量较大,缺少时间来进行业余培训,而更主要的是学校缺少一个规范的培训制度和足够的资金来促进教师接受技能培训。同时,培训学习过程也缺乏一定的考核制度。
3缺乏从企业引进人才的有效机制
引进企业人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企业人才进入学校在编制和福利待遇问题上存在一定问题。
4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目前的一些制度观念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双师型”教师能力上强弱无区别、福利待遇上影响不大;激励的措施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偏离了方向,此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
5教师工作量偏大,缺乏人性化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就会相应的较大;同时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还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和行政工作。在教师管理上缺乏人性化管理:还应加强对教师个性的理解和尊重,缺乏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6制度落实困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制度的不完善,同时制度的落实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实际的管理与制度存在一定的脱节。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一)“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自觉意识,更要靠制度作保障
1建立长期“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
让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深入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企业设计技术、生产技术及生产管理,建立长期培训制度,这样教学和实践就不会脱节,有利于教师与时俱进。
2完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双师型”应强调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进而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3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引进制度
聘任技能性较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承担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任务。若想能够吸引优质的“双师型”教师进入学校,一方面要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开展
高职教育是高成本教育,为了加快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是应该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加强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另外,高职学校也要利用有良好基础的校企合作单位,资源优势互补;还有,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
三、产学研模式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建设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学校要主动和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符合专业教学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础。
(二)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学校借助企业生产设备、工作环境及资金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参与校企合作,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自觉的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掌握了企业生产技术、科研技术,教学更加生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师”。
校企合作,企业也借助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学校的一些可利用的设备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作为学校,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切实的支持与服务以期维持长期合作的关系。作为企业,应该提高参与积极性,寻求合作切入点,扩大合作产生的利益,比如一些技术难题的攻关,在一些设备的采购上、设备的使用上与学校方面协商,争取资源的优化使用;争取政府的政策优惠。
在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校外实训基地十分重要,不仅让学生充分学习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生产经营理念;同时也是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
(三)专业办产业,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是开展产学研的一种好办法。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学校专业教师参与校办企业中科研、市场开拓等,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进入校办企业实习、实训。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也要有懂得生产管理的人才进行管理,按照生产和教学双重需要,创办自己的校办企业。这样一些平时闲置的设备都会得到充分利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学校科研实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发展,需要制度作为保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产学研模式是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芳,时少华,任伟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途径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2]周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J],管理工程学报,2000,(2)
责任编辑郭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