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芳
摘 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形势对我国英语教育的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开设研究性选修课程等教学途径和策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第二课堂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课外阅读,开展英语课外文化活动等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029-03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正式把“文化”列为课程标准的一个独立内容,对各级文化目标要求做出了明确的描述。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什么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指该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交际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养,是可以培养的。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通讯技术,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功能的不断更新,使人类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global village)。各国人们的全球意识都日益增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英语作为一门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在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一名优秀的外语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敏感的跨文化意识和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保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传授语言知识,侧重分析语法结构,忽视了文化教学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果是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单词,做语法练习,却不能用英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而在跨文化交际时所犯的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常常会导致不满、误解甚至敌意。例如,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认为美国人说话靠不住,原因是美国人明明和他们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我们一定要聚聚。”),中国留学生以为美国人是邀请他们吃饭,结果等了很久却不见兑现,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句客气话。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得多,一般应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如“Come to my home for dinner next Friday night.”(“下星期五晚上来我家吃饭。”)。而第一句话听起来很像是邀请,但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就不能看作是邀请。英语中有关邀请的文化规则不容易掌握,所以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误解。
再如,在中国一所学校里,一个中国学生对刚讲完课的五十多岁的英国教师说:“Youre old, but you are still energetic.”(“你虽然老了,但精力很充沛。”),英国教师却没有领情,反而很不高兴地说:“I dont think I am old, please dont worry about it.”(“我不认为自己有那么老,请不必操心。”),这个例子就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习俗,老年、长寿是吉祥的象征。许多含有“老”字的称呼表示敬意,如老王、李老、老伯、老太太、老先生、老寿星等。而西方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参与竞争且有所成就的胜者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老”意味着风烛残年,只能退出竞争,所以他们忌讳别人说自己“old”——老。那位中国学生本是善意的问候,效果却不佳。这些例子充分表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新形势对英语人才的新要求,我国英语教育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领会《英语课程标准》,除了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该将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和策略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该贯穿到英语教育的各个阶段,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外,不仅要导入英语国家文化内容,还要有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合理高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现在我国英语教育各阶段教材都涉及英语国家文化和中西文化差异内容,在文化内涵上有一定深度。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跨文化现象,不失时机地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分析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例如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英语国家文学作品、历史、地理、政治、宗教等文化知识;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准则等文化因素;介绍英语词语、习语、谚语、惯用语、俗语等词汇所负载的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意义;介绍手势、身姿、体距、表情、服饰、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等非语言形式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内涵。
例如,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个中国女孩问一位美国女士:“How old are you?”(“您多大了?”),那位美国女士答道:“Ah, its a secret.”(“这是个秘密。”)。结合此对话教师可以进行文化背景分析和文化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在英语国家,问不熟悉的人的年龄是不得体的。年龄(尤其是女性的年龄)、个人收入、支出、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住址及私宅电话、个人经历等都被西方人视为个人隐私,在交谈时应有意识地回避,不宜询问这些话题,否则就是失礼,会引起对方不快,令双方都感到尴尬,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
2.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创设跨文化交际情景。
课堂活动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各种跨文化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设想置身于英语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会面、购物等交际活动练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short play(短剧)、interactive activity(互动活动)等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具有跨文化交际氛围的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
我国学生在讲英语时经常受到本民族文化定势的干扰,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错误,而这种错误比语音、语法错误更让对方无法容忍。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文化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西文化对比:
(1)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大厦的基石,可以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汉英语言中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在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表达同一概念的汉英词汇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反映了鲜明的中西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此类词汇时,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词汇文化内涵对比。表示动物的词汇就是典型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汉英语言中表示动物的词汇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在汉语中,“龙”有“至尊至上”的联想意义,含有“龙”的词语如“真龙天子”“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等都是褒义,这源于中华民族在古代对龙的原始图腾崇拜。而在英语中,dragon(龙)一词则指一种常吞吃生灵,喷水吐火,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凶残的怪兽,这种联想意义源于古代英语文学作品中对龙这种怪兽的描述。
(2)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对比。言语行为指人们通过言语所完成的行为,如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间的称呼、恭维、允诺、问候、邀请、拒绝等。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言语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差异会带来交际困难。在教学中分析对比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可以使学生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用语不当。以称呼语为例,汉语和英语的称呼语体系分别产生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有许多文化差异。例如在汉语中,某些亲属称呼可以用于非亲属,如为表示对别人的亲切或敬重,称非亲属成员为“叔叔”“阿姨”“奶奶”“大哥”等,而英语文化中没有这样的称呼习惯。在英语国家,人们常直呼对方的名字,不仅年龄相近的人彼此这样称呼,上下辈亲属之间、上下级之间、年龄相差悬殊的人之间也可直呼其名,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甚至孩子可以称呼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而这在汉语文化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3)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对比。人际交流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形式进行,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姿语行为、手势语行为、目光语行为、身体距离行为等。非言语行为在交际时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态度,体现交际双方的关系、地位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非言语行为也因文化而异。以身姿语为例,身姿语是非言语行为中非常重要的行为,身姿语也有文化差异,相同的身姿语在不同文化中可能表示不同的含义,如美国人常伸出舌头表示蔑视,而我国汉族人用此动作表示惊愕。表示问候和告别的身姿语也有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男性之间一般仅限于握手,关系密切的男女之间可以拥抱、亲吻面颊、接吻。而中国人在公共场合问候和道别时一般不做亲吻、拥抱等亲密动作。
4.开设研究性选修课程,系统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有关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性选修课程,系统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现在有许多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了有关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国家文化”,“英语国家概括”,“中西文化差异对比”,“英语典故及传说”等课程。还有许多学校定期举办文化专题讲座,分专题向学生介绍有关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如“英语国家节日习俗”,“英语常见谚语及习语”,“英语著名文学作品介绍”,“中西称谓习俗差异对比”等。通过开设文化课程和举办文化讲座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营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课堂。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精心组织,营造一个有浓厚跨文化交际氛围的第二课堂。
1.利用多媒体资源,获得对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
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英语资源蓬勃出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英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这些多媒体资源:
(1)英语广播、电视节目。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是非常方便利用的教学资源,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的“Lets Talk in English”(大家说英语) 和“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语教室) 以及CCTV - 9这个全英语频道, CCTV-10的“Outlook”(希望英语)节目等。这些视听节目的话题贴近生活,语言真实地道,文化内容丰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非常好的资源。
(2)英语教学电影、录像、光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文化内容的英语电影、录像、光盘等组织学生观看,了解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和社会文化习俗, 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如《走遍美国》( Family Album U. S. A. )就是一套体现美国社会文化、展示美国交际方式的多媒体教材,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活生生的西方文化生活氛围,学到跨文化交际技巧。
(3)英语教学网站。互联网上的英语教学网站数目繁多,为各个层次、不同目的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文化材料,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习俗、传统风俗等,让学生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2.加强课外阅读,积累英语文化知识。
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可以了解西方民族习性、思维方式、文化特点、风俗习惯。而英语报刊杂志以其时效性成为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和社会动态的生动丰富的信息来源。坚持每天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可以获得最新的、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有关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生活、体育等方面的信息。学生通过长期有效的大量阅读,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英语语言材料,扩大词汇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文化,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但英语语言能力会飞跃提高,还会积累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文化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交际机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的英语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体验跨文化交际的乐趣,增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真实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提高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培养世界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进度组织以下这些英语课外文化活动:英语演讲、英语角、英语课本剧表演、文化参观、英语原版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自编、自导、自演英文短剧、英语文学作品欣赏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发掘更真实、更全面、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信息,进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实践,如创造机会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以英语为母语者) 面对面交流,利用互联网与外国朋友结成英语笔友,为国际活动做志愿英语讲解员、口译员、在风景名胜区做“英语小导游”等。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和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 闫会学】